“而且,你把他弄回来,你让老三老四怎么想。咱们现在虽然处的不亲热,但是也没打架闹乱子,老四一个星期至少回来一趟看咱们,逢年过节也给买东西,而且还说,以后养老的事他负责。老三对咱也算客气。你之前还说要补偿老三老四,老三结婚的时候,咱们要给钱,人家没要,让咱们留着自己花,这些钱你自己花不好吗?干嘛想着把他弄回来给自己的生活添乱呢?”
“要是因为他回来,老四就不回来了,你亏不亏?老四这品行,从上辈子到这辈子,都不差。但是老大就不一样了,上辈子他那个德行,这辈子他表现也没好到哪儿去。这会说好听的,不过就是能屈能伸罢了。说不定回来以后记恨咱们之前没帮他,还要变本加厉的对付咱们呢。”
男人更懂男人。
于晓红听完赵大志这通分析,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远在苏省的赵建国本来以为真诚这项必杀技能打动父母,但是他等啊盼啊,依旧是一场空。
1974年,赵建国终于认清了现实,在农村成家了。
他入赘了一户农家,这个家里有五朵金花,前四朵都嫁人了,最小的留着招赘。人家对他也没什么要求,就希望他老老实实过日子,别整花花肠子,踏踏实实当个生孩子工具人就行了。
毕竟,赵建国的个人条件还是不错的。
77年恢复高考,赵建国想参加,人家也没拦着,但是所有行为都在岳父岳母和前面四个女儿女婿的监督之下,一点小动作也不能有,想通过高考回城,可以,必须带着媳妇孩子老丈人丈母娘一起。
后来,赵建国没考上,别人还没说啥,他自己先松了一口气,觉得没考上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不然他就得带着一群人去上学了。
再后来,知青大规模回城了,他也想回去。岳父母一家还是没拦着,让大女儿大女婿陪着小女儿随他一起回城。
赵建国不得不同意,因为他还得指望岳父给他出钱买车票。
回到津市,来到原来的家,发现自己的房间变成了鸡窝兔窝,家里只有越活越年轻的老父母在。
四目相对,皆是无言。
过了一会,赵大志说:“你怎么回来了?找到工作了?”
“没有,回来看看。爸,我结婚了,媳妇孩子都有了。”
“挺好,好好跟人家过日子。”
赵建国的媳妇站出来,喊了一声“爸,妈。”
赵大志和于晓红这些年确实佛了不少,面对这种局面也是心平气和,不吵不闹。
于晓红跟赵建国的媳妇说:“我们是他父母不假,但是从他下乡开始,我们的关系就断了。他走他的阳关道,我们过我们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用他养老,也给不了他帮衬。”
赵建国还想跟父母好好掰扯掰扯,然而赵大志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催促道:“走吧,这个家已经没有你的地方了,以后也不要再回来。你知道我在说什么,那些年你那样对我和你妈,我们俩现在还能好声好气的跟你说话,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你们不让我回来,以后谁给你们养老?”
他可是看到了,这个家除了父母,没有其他人生活的痕迹。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养老,连于晓红都生气了,拿起扫把就开始赶人。
“滚!指望你这个白眼狼,我和你爸迟早被你磋磨死!”
赵建国还想再说什么,被大姐夫给拉走了,这人明显是干了什么事,让老父母失望透顶了,还在这儿叨叨叨,不嫌丢人的。
赵建国的媳妇和她大姐冲赵大志和于晓红点了点头,也走了。
本来赵建国就是入赘嘛。跟这边断了关系也没啥。
三个人带着赵建国回了农村,知道了他在城里可能有过让父母痛恨的白眼狼行为,一家人看他看的更紧了。
赵建国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不到五十就病逝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