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几个孩子也来到翠花面前,只是站的远了些,没有靠近。
从他们出生起,便被蔡母抱到自己屋里养着,除了喂养的时间,几乎和翠花没有交集。
所以,虽为母子,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真的不熟。
有时翠花从地里回来,会偷偷给他们带些吃的,几根甜草根、几个野果子。
也不敢多和他们说话,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吃相,便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了。
这样已经是他们为数不多,亲子互动的时刻。
翠花和孩子们说了一会儿话,便狠心带着小宝走了。
孩子们继续回后院干活,却都沉默了很多。
刚才他们看见翠花恬淡的笑脸,突然发现,她其实很好看,不比二狗子的娘差。
转眼之间,便进了腊月。
今年大雪尤其多,方县令担心大雨压塌民宅,出人命。
带着县衙一干人等,四处查看。
发现危房及时处理。
如今县衙和韩影合作生意,不缺银子了。
方县令的腰杆子也硬起来。
危房修补、百姓的御寒衣物、救济粮,那都是足足的。
其实百姓帮着韩影养猪、来作坊打零工,手里也宽绰多了。
危房、无衣服御寒的情况并不多见。
只是有几户孤老,虽有同村晚辈接济,日子比起其他人家多有不如。
方县令从
想在县城开个济老院。
其实从建朝开始,每个县都设有济老院和官学。
只是如时县这般的穷苦地方不少,济老院支撑不下去,只好暂时关闭。
如今县里有银子了,只要韩影的生意不倒,以后也不会缺银子,方县令便生出重开济老院的想法。
韩影以为方县令是想拉赞助,也不劳他多费口舌了,直接大手一挥,就要送上纹银两千两。
方县令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县衙的账上银子充足的很,倒是不必你费心。”
“我只是想和你商量商量,这个济老院如何重开法。”
原来,之前济老院支撑不下去,县里穷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不少有老人的人家,尤其是老人年纪大了,或者有病在床的,觉得老人已经没用了,养着还浪费粮食。
便也都送到济老院来。
而济老院收容老人的规则,是在建朝初期设立的,当时朝中大事多得是,所以规则就定的不那么完善。
对于这些老人,收也不是,不收被百姓指着鼻子骂,再加上经费不足,最后只能关闭了。
方县令这次找韩影来,是想让他帮着出出主意,重新制定个收容规则。
哪些老人能收,哪些不能收。
白纸黑字,那些故意推脱责任,占朝廷便宜的人便无话可说。
制定规则其实很简单。
只收孤老,有儿有孙的一概不收就是了。
但,韩影不忍心不管那些被儿孙嫌弃、有弃养嫌疑的老人。
他们在家里并不会得到良好的照顾。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