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在京师朝廷嘴炮火力全开,舌喷群儒的时候,魏延忙召集蔡邕,以及从洛阳追随自己而来的以前任相时候的部属,骨干工人、匠人,商量建桥的事。
对这帮前部属,魏延也干脆成立了个工程部,让其中表现出色的陈义当部长。
而蔡邕这老头子,就要他当个总理事顾问,所有事情都可以顾问给意见。
以前的部长李信任汉中太守去了,只能让新人顶上。
这个桥建不好,已经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事情了。
因为山路难行,物资运输困难,本来规划要到汉中的人口,还大量滞留在南阳,起码有四五百万人。
何况,光吃不劳动、没有劳动产出,几个月后,南阳的物资也顶不住。
会上,陈义等人详细的陈述了修路的情况,原来这条路不仅仅是建桥的问题。
而是路上很多都是石山,根本开不出像样的道路。
魏延之前想当然的以为根据商旅踩出的小道拓宽就行了,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好在这段时间,陈义等人领着人,把路线都实际勘查过,并提出了几条不同路线的方案。
勘查时候,需要在深山密林,河湾峡谷中穿行,他们也够辛苦的。
这条路,建设问题主要是三类。
第一类是地势平缓但石山开不出路。
第二类是一边是峭壁又开不出大路,要有大路,只能从架桥从底下峡谷通过,好在峡谷无水。
第三类和第二类差不多,只是峡谷是天然河湾,有些河湾目测看起来还不浅。
魏延此时明白了,这条路在这个时代,压根不可能建设得出来。
只是现在自己鼓捣出了接近现代社会的类钢铁和水泥,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把它造出来的可能性。
当然,之所以说是类钢铁,是因为无法达到现代钢铁的硬度,但比容易脆断的生铁又强的太多,用来造这个时代的桥已经足够。
在会上,魏延先根据自己在现代社会的所见,提出了用钢铁和水泥混凝土做桥墩建桥的思路。
如此,第一类,就很好解决了,只要在边上缓坡处挖出几个坑,搞上几个桥墩梁柱,梁柱和里侧的山路,形成支撑,搭上铁架,铺上水泥混凝土,就成了。
听了魏延的话,众人纷纷惊呼:“这个方法太好了,丞相牛比,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呢?
丞相总是那么无所不能,不断给与我们震惊与惊喜!”
难的是第二类,第三类,尤其是第三类,这是最棘手的问题,现在没人试过在在一两米以上的深水里造桥墩来建桥,甚至压根就没人想过这事。
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法,最后,经过讨论、研究,选了一条距离最长,但离各个峡谷底部长度最短的,第三类有水的峡谷最少,即使有,也是浅水的方案。
这也意味着之前开的很多路要降低坡度或干脆废弃不用,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如此,路根本就修不起来。
方案定了之后,发现第二类的峡谷,还有长度几里、十几里的,这也是陈义一开始汇报说的内容。
魏延提出,直接修一条平缓的路,下到谷地,然后从谷底通过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