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威望是非常高的。因此,他的一些想法,一些革新就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回到京师之后,崇祯皇帝的第一份旨意,就是下令全国范围丈量土地,核实人口,重新登记造册。
上一次全国范围的丈量土地,核实人口等对国家来说最基础的这项事情,还是在张居正执政时候做的。经过这么多年,还有那么长时间的战乱,朝廷掌握的这些信息,早就是过时了的。
lt;divcss=tadvgt;崇祯皇帝下的第二道旨意,便是要求官绅优免改为所有大明朝的人都要缴纳赋税,然后再进行退税的方式。当然,交税和退税分别由不同的衙门执行。
这么做,就能尽量避免偷税漏税的事情,避免朝廷国库中没钱的危机。
这种改法,肯定损害了官绅阶层。但是,此时的皇帝有足够的威望,谁敢反对?
毕竟皇帝并没有剥夺律法给予他们的利益,而是剥夺了他们可能的不法利益而已。
当然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第一道旨意的内容。第二道旨意,或者还有其他很多国策,都是要以第一道旨意为基础的。
因此,崇祯十九年剩下的时间,崇祯皇帝都在督察这第一道旨意的事情。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还在忙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工匠烧制水泥。
基本原理他都知道,其实就是高温煅烧而已,和烧玻璃都是差不多。至于如何高温,他也是有数。
不过要真的做出来,还是有不少实际困难的。因此,他调集京师中所有和这个烧制水泥相关的熟练工匠来试验。
相关资金,直接从大明皇家钱庄中以工部的名义贷款。
说起来也搞笑,一开始工部尚书还不乐意。不过当崇祯换地说工部不要的话,就由皇家大内名义贷款做这个事情时,其他几个尚书嗅到了什么,都和工部抢这个贷款名义了。
不过最终,崇祯皇帝决定,还是以工部的名义贷款做这个事情。毕竟水泥是基础性的物资,私人生产水泥并不妥当。
到十二月初,快要过年的时候,南方传来捷报,却是堵胤锡领军攻入贵州和广西两地,贼军和造反土司都是闻风而逃,战事顺利。
此时的朝堂上,对于捷报这种事情,差不多都有些免疫了。
特别是如今堵胤锡手下,是汇集了各路的精兵强将,而敌人是被皇帝亲自领军打败的贼军,差不多是败军之犬。
因此,这次的捷报并没有在京师引发多少动静。崇祯皇帝看堵胤锡的奏章中所奏,他采取的方略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时,便也没过多干涉,只是回复堵胤锡,要安抚百姓,收拢民心,断贼军和叛乱土司的根基为主。
快过年的时候,京师这边下大雪了。但是这个大雪,并没有当初在扬州府时候遇到的雪灾大。
水泥试验,在崇祯皇帝要求下,也在重金奖赏下,最终在年前几天,得到了崇祯皇帝勉强能接受的水泥。
就在水泥厂这里试验铺设的水泥路,当着崇祯皇帝所领的文武官员的面前,展示车压,水浸等普通官道无法承受的手段,但是水泥路却保持如新,一点没事。
文武官员终于明白,皇帝这是给工部一个大礼。
可能别人事先不知道水泥为何物,但是皇帝肯定知道,要不然也不会安排人直接这么做出来的。
崇祯皇帝随即下旨,几支卫所改制而来的军队,正式改为大明基建工程军,专门从事天下道路的水泥改造。全国州县,皆设立水泥厂,由工部派人管辖,水泥价格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略有变化。量大,价格从优。
换句话说,如果当地要用水泥搞基建,那肯定是需要大量水泥,那么量大了价格就给予优惠。而如果只是当地的富户自家用的话,那水泥的价格肯定会比衙门采购价格更贵。
地方水泥厂的利润,每年都要上交一部分给工部,再上缴国库。这个制度,其实就是国企了。
崇祯皇帝还特意作出指示,这水泥根据配方的不同会有不同性质的水泥,要求水泥总厂这边要组织专门的工匠继续试验,一个目标,就是可以用于修建大桥的水泥。
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不管是道路,还是水利设施,都将大规模地采用水泥作为基础物质。朝廷所属的大明基建工程军,肯定是用于重点道路的基建,大部分地方,还是要当地人组织。
不再派发劳逸的形势,能让很多劳动力得以就业。
与之相应的,煤炭的需求也会随之加大,煤炭开采必然也会进入高潮。
只是水泥的发明,必然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这便是基建的好处。
至于朝廷搞大规模基建所需要的钱财,因为可以印制新钱,又是百废待兴之时,也不存在通货膨胀一说,反而能让新钱更快进入到更多地方的流通环节,促进大明朝经济的发展。
基建带来的物资流通,那是将来的好处。此时的大明朝中,除了崇祯皇帝之外,估计也只有少数几个嗅觉灵敏的人才能预估到。
崇祯十九年的过年,便在喜庆的气氛中进行。京师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虽有风雪,却是人人都认为,此乃瑞雪造丰年,明年的日子,肯定比今年更好!
民生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崇祯皇帝的目光,转而看向辽东。
不管如何,在原本历史上夺取天下的满清,始终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这两年专注于平定关内的贼乱,都无瑕顾及关外辽东地区。
东江军那边,根据收拢的朝鲜人的消息,整个朝鲜已经被建虏吞并,并且实施剃发易服,把不愿意剃发易服的朝鲜人都杀光。一如建虏当初统治关内的手段一样,朝鲜还真被建虏给吞下去了。
辽东建虏,不可小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