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归来后,朱元璋很快就开始准备起了下次北征。
这次由于常茂鲁莽引起的意外,致使这次北征未能尽全功,现在北元还是一片散沙的状态,若等将来再有人将这些散兵集结起来,对大明又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而且他此时的年纪大了,更是着急着除掉这个大明的心腹大患。
朝中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在小数,私底也也都在商谈着再次北征的事,而就在这时,广西和云南等地却突然向朝廷上报称有北元残后联合土司作乱。
云南虽有沐英驻守,但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便调了傅友德前去一起平叛。
本来傅友德就是征云南的主将,由他去是最为合适的。
至于征北的事,还有冯胜呢。
傅友德走后,朱元璋也正式下令再次北征之事。
然而就在此时,朝中却有御史弹劾冯胜北征时私藏良马,强占人妻等不法行为。
被关在牢中的常茂也跟着开始攻讦冯胜的各种不法行为,甚至将敌军复叛的原因也往他头上扣。
朱元璋看到这些弹劾的奏书,立时大怒,下令让冯胜谪居凤阳老家,不许外出,同时收回了给他的恩赏。
军器局里,李伟静静的听着陈肃的禀报。
为了躲避朱标,同时也是安全起见,他又搬到了军器局来。
陈肃将这些事说完,李伟沉吟了片刻,突然露出一丝笑容:“有意思。”
这些事让他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就像曾经他出征倭国时,陈肃安排的那些事一样。
当时为了给他争取兵权,陈肃联同朝臣准备弹劾汤和,虽然最后被他压住了,但结果也没多大改变,汤和还是因过失被召回,而他则顺利取得了征倭大军的指挥权。
如今朝廷正准备再次北征呢,然而领兵的几位大将,先是傅友德因云南之地的叛乱被调走,后又是冯胜遭弹劾获罪,这明显是有人在重演他当初的那番事迹。
“侯爷英明,属下也觉得这些事不同寻常。”陈肃沉声道。
那些事本来就是他策划的,现在这些人的手段虽然有所不同,但也不可能瞒得过他。
李伟轻轻颔首,吩咐道:“这样,你去查查,看这件事是谁在暗中指使,还有,盯紧蓝玉那边。”
现在冯胜傅友德都不能参与北征了,徐达又身体不适,朝中剩下的有资格领兵的大将,除了他这个邗国公,也就只剩蓝玉勉强够得上了。
当然他知道朱元璋是不可能让他再领兵出征的,不然把神机营和水师调走的一系列安排都白费了,那么剩下的领兵之人也只剩下蓝玉了。
“是!”
陈肃恭声应是,随后便转身离开,按照李伟的吩咐去调查这些事情,以及盯着蓝玉府上的动静。
与此同时,锦衣卫也在暗中调查这些事。
以朱元璋的机敏,自然不会察觉不到这些事的蹊跷,但是他仍旧严厉斥责了冯胜,并把他赶回了老家。
冯胜也是老将了,但是他却不像汤和、李善长那样识趣,现在开国封的几位国公,徐达身体有恙,不再过问军政,汤和和李善长也都在李伟封公后就辞官归养了,就剩他一个开国国公赖在朝堂上不走,朱元璋也对他有些不悦,正好借此机会直接把他赶回老家。
至于北征之事,自然是要落在蓝玉的身上。
正如李伟所想的那样,他是不可能把这事再交给李伟去干的,毕竟现在蓝玉虽然意气风发,但比起李伟还差了些,他自然要扶蓝玉压制李伟。
锦衣卫在毛骧的带领下,暗中对蓝玉和李伟展开了调查。
虽然朱元璋不会把北征之事交给李伟,但就现在的局面来看,李伟也是北征的领兵人选之一,因此也不排除是李伟操纵一切的可能。
锦衣卫人手众多,能力自然没得说,毛骧很快就发现在了蓝玉身边的王行。
本来蓝玉府上多了个儒士这没什么,但是这个儒士曾经还在李善长府上呆过,那就有些不一样了。
虽然不能确定这些事是否与王行有关,但毛骧还是将此事禀报了朱元璋。
乾清宫里,朱元璋听完毛骧的禀报,眼神微微眯起。
“陛下,是否要将这个王行捉拿审问?”毛骧试探着问道。
然而朱元璋却是轻轻摇头:“不用,这事先放一放。”
即便确实这些事是蓝玉和人在背后操弄的,他暂时也不想动蓝玉。
他倒是想看看,这些人把蓝玉推上去能给他带来什么惊喜。
当初李伟搞的那一通,最后可是立下了灭国之功的,这蓝玉要是能领后把北元给他灭了,那他高兴不定数不及,自然不会去阻止。
“李伟那边可有异动?”朱元璋转而问道。
“回陛下,并未发现邗国公有何异动。”毛骧恭声答道。
朱元璋微微皱眉,他总觉得这小子也不会老实,自从那次朝堂上这臭小子摆了一通威风之后,便动作连连,把家里的奴仆也都换掉了,现在却又老实了下来,着实不同寻常。
想了想,朱元璋便先将他的事放在了一边,对毛骧吩咐道:“好,咱知道了,你继续盯着,蓝玉这边先不要打草惊蛇,咱自有安排。”
“是。”
毛骧恭声称是,随后朱元璋便让他退下了。
数日后,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北征的旨意,以蓝玉为大将军,唐胜宗、王弼为其副将,另外还有孙恪、郭英等人为参将,再次向北元发起征讨。
李伟也通过陈肃的调查得知了王行的事,对朱元璋的这番决定并不意外,不过他也并未太过在意,而是将重心放在了明黄学院。
在他给陶圣出了些主意后,新学院最后的一切技术难点也纷纷得到解决,这所近现代化的学院终于落成。
在开院礼这天,朱标亲自到场,李伟和方孝孺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