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马玉林,号称“羊群里的刑侦专家”。年少时为地主家放羊,每天混迹在羊群中,对每一只羊都无比熟悉,高矮胖瘦了如指掌。久而久之,这些表象的信息已经在脑海中滚瓜烂熟,思维的触角继续延展,开始观察每只羊的行走姿势,进而去研究羊经过的地面留下的蹄印,观察的够细心,就会发现蹄印个体之间有微小的差别,这些微小的差别相对于羊个体之间,在相对长的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就是个体间蹄印的差异,从而能从蹄印辨别出某只羊,再拓展到从某只羊的蹄印特征来找到这只羊留下的其它蹄印,这样就可以追踪到它的来去路线,它的去向就有迹可寻。这就是追踪思维形成的过程,观察、辨别分类、固定、应用是整个思维动力定型的过程。把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刑事侦查过程中,针对犯罪人来实施,就是刑事侦查专业技术中的《足迹学》,就是对犯罪现场遗留的足迹信息的分类整理及锚定分析思维过程。
人的足迹通常情况下都是穿鞋足迹,也就是鞋印,犯罪现场很少会遗留下光脚脚掌印。光脚脚掌印跟手掌一样,脚掌上的汗腺有序排列,形成一条条有规律的乳突纹线,形成了刑事侦查学上称谓的“脚趾纹”和“脚掌纹”,当然对于每一个人类个体来说这些纹线有差异性,可以用来同一认定,也就是说每个“脚趾纹”和“脚掌纹”仅针对某个特定人类个体。像指掌纹一样从纹线上勾、眼、点、棒、桥等特征可以确定某个特定的个体。
犯罪现场除去极少量的光脚印外,几乎都是鞋印,所以《足迹学》大部分内容是研究鞋和鞋印的特征,这属于静态特征。再有就是步法特征,就是犯罪嫌疑人行走路线上遗留下来的成趟足迹所呈现出来的相对固定的动态特征。
平时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鞋子静态特征是品牌、价格、尺码、制作材料、颜色、款式、制作工艺、结实程度等,动态特征是鞋底的抓地性、耐磨度、舒适度、特殊功能(例如防滑、防水等特性)等。
刑事侦查技术中关注的鞋和鞋印的特征和生活中是有差别的,也分为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
静态特征,分为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一般特征除了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特征外,更注重那些易于用来辨别鞋子种类的特征,比如鞋底花纹。特殊特征就是鞋子的个体特征,比如鞋底磨损情况、鞋底物理伤痕等,鞋子穿久了,会磨损,每双鞋子的磨损程度不同,具有个体差异性,每双鞋子穿着过程中由于接触面不同,可能会形成独特的物理外伤,比如说划伤缺口,火烧熔缺口等,这些特征大概率会成为个体识别的特殊特征。举例说明,在一个犯罪现场提取了一种鞋印,确定为犯罪分子所遗留,这枚鞋印后跟部位有一处明显的缺口,当然鞋掌上的缺口在介质上反映出来是凸痕,不同于它周边的凹痕,这个凸痕也要普遍出现在现场的其它嫌疑鞋印上,才有普遍性,才能成为固定特征。这个固定的特殊特征在侦查过程中可以作为排除依据,也可以作为认定依据。比对犯罪嫌疑人时,就可以先确定他是否拥有这种鞋子,如果他有这种鞋子,可以检查他的鞋子上是否具有这种固定的特殊特征,进而做出排除或认定的结论,当然这一特征不可单独使用,要结合其他证据关联使用,才会更准确。
无论是光脚行走还是穿鞋行走,都会呈现出动态的步法特征。
人类直立行走,步态周期由八个分期组成,从第一个阶段腓肠肌反射阶段开始,腓肠肌发生反应,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第二是受力阶段,脚底部反作用力作用时,下肢肌肉发生反应,产生向前推动身体的作用力;第三个是射程定位阶段,称作定位,既是意识反应阶段,定位腿部的开端和结束点,控制腿部肌肉紧张程度,预设反应;第四是步幅定位阶段,意识主动调整步态步幅和控制量,保证步态步幅恰到好处;第五个是腿部受控运动,相关肌肉接受刺激,进行活动来控制腿部移动,实现步态推进;第六个是能量积聚期,腿部力量将能量积聚起来,维持步态的稳定性;第七个是双腿运动,两腿交叉运动,前后相互配合,自然流畅步态运动;第八个是共同推进,两腿围绕腰部完成运动,高效完成步态推进。
行走重要的小肌肉包括竖脊肌、臀大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腘绳肌和胫前肌。这些肌肉在行走周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竖脊肌确保躯干正直,臀大肌减速大腿向前摆动,缝匠肌屈髋和屈膝关节,腘绳肌控制小腿向前的摆动减速,胫前肌控制足跟着地时的动作,小腿三头肌提供推动力等。
不同年龄段的人,因生理状态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足迹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行走过程中,脚底受力部位逐渐从脚尖内侧,后移、外移,直到中老年时期,压力部位出现在足跟部、脚掌外侧,这在足迹上反映为重力压力点,据此可以判断足迹遗留者的年龄范围,依据足迹大小可以判断遗留者的身高,还要结合不同地域因素的差异。
除了光脚趾掌纹有同一认定的可能外,其他的判断都是定性模糊判断,无法定量精确判断。
莫逸信曾与省公安厅足迹教研室的郑教授学习探讨足迹勘验,郑教授收集了全省乃至全国大部分区域的已发案件现场足迹样本,其中包括已破案件和未破案件现场足迹样本,总结出了《足迹图谱》一书,可惜流传不广泛,内容有全国范围内市面上已出现的鞋子种类、鞋底花纹的综合,还包含了足迹勘验的原理、方法及一些案例说明。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些内容大部分都已经过时,有局限性。郑教授曾经试图搞足迹勘验技术定量化,研究方向是利用固定平台的探针对现场犯罪嫌疑人足迹进行点式定位,取得相对精确的数据,然后依据这些数据进行类似3D打印的方式精准制作模型,以期达到量化,但犯罪现场千变万化,足迹遗留的介质千差万别,所制备的工具局限性大,不适用绝大多数的犯罪现场,效果并不好。假设取得犯罪现场足迹检材后,等到抓获犯罪嫌疑人时,可能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了,罪犯所穿鞋子可能已经丢弃或者磨损的更加厉害,样本与建材的比对误差极大,毫无价值,足迹学静态特征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究发展的局限性大,定量化难度大,不如定性研究效果好。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依据犯罪现场拍下的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视频,进行行走步态研究会有更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