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1章 进京(1 / 2)

二月二十至二月二十七,是原定童生试的日子,程锋没有参加,他已经决定了走门荫的路子。

参加科举的学子众多,但他们都有所担忧——担心今上驾崩,科举延期,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

但也有一些趁乱舞弊科举考场、买题买功名的人,不乏想要脱离商籍的商户之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大元一片乱象。

雪灾的赈灾银在春天来临后都没有拨下来,原本聚集在扬城灾民早已经散去,一部分返回家乡重建,也有一部分跟着安丛的人马前往大溪村,开垦程锋买下来的荒地。

三月初七,程锋和宋羊离开扬城,走水路,慢行北上。

船行得很慢,宋羊除了第一天有些不适应,走路总觉得自己在飘,后面都适应良好。

他甚至没有出现害喜的情况,吃嘛嘛香,而肚子也开始明显地一天一天变大。

三月二十,已经在船上待了半个月,宋羊都要长霉了,这时林大夫也诊出来了——宋羊怀的是双生子。

宋羊虽然总开玩笑说他当时吃了两个元宵就有两个孩子,但他也不是乱开玩笑的,他是真的莫名坚信自己怀了两个宝宝,或许这就是父子连心的感应吧。

最为震惊的是程锋——他之前一直没当真——得知消息后程锋整宿未眠,既为双生子的消息高兴,也为宋羊的生产担忧。

睡得香喷喷的宋羊醒后就看到程锋顶着两个黑眼圈,关心地问他怎么了,程锋回答:想名字。

两个男孩该怎么取名,两个女孩该怎么取名,若是龙凤胎,又该怎么取名,程锋列了一张长长的纸条,并且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在不停地往上添加他想到的好名字。

见程锋对取大名这件事兴致勃勃,宋羊则强烈要求自己给宝宝们取小名。

对于宋羊怀了双生子一事,紧张又欣喜的还有下人们,玉珠和宝珠压力倍增,据说还掉了不少头发。卓四季和卓夏更不用提了,对宋羊和未来小主人们的安全问题加倍上心。

四月,改水路为陆路。

四月十二,京城三里外的官道上,绿树如蓬,春天的气息尤其浓郁,清晨才下过一阵小雨,道路被冲刷一新,空气中有一股好闻的青草味。

宋羊忽地想起那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程锋从后面揽着他,跟他一起赏景,闻言道:“春色似有还无,这诗说的倒像是早春的景色。”

“是啊,不过这首诗后面还有两句:‘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为深。’”宋羊侧头看向他:“我其实更喜欢后面的诗句。”

程锋莞尔,确实是宋羊的风格。他说:“我们可以每年一起踏青,直到我们老得走不动了,也叫孩子们带我们去江头赏春。”

宋羊想象一番,却想象不出来,“那要好多年以后呀。”他用胳膊肘轻轻捣了捣程锋,“马上要到京城了,你紧张吗?”

“与其说是紧张——”程锋沉吟一番,也引用了一首诗:“‘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宋羊知道这首诗,洛城是诗人的故乡,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在与这一日无比相似的细雨后初晴的春天里,杨柳由鹅黄嫩绿变成青葱亮绿,又在雨后显得更加苍翠,枝头残花飘零,暴露了藏在枝头的鸟雀。后两句则说一整晚的春风吹起了思乡之情、吹得诗人在梦中回到了故乡。

彼时彼景的诗句,正好贴切程锋此时此景的心情。

宋羊抬手摸上他的侧脸:“昨晚梦到京城了?”

“梦到了一些小时候的事。”程锋眼底露出浅浅的笑意,“是有意思的事,也想起了一些有趣的地方,以后带你去。”

“好啊好啊。”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历经一个月又五天,这对小夫夫终于看到了京城巍峨的城墙。

城墙下,湿泥上,两列皮毛油光水亮的马队,马骑上是整装威严的护卫队,他们威风凛凛,引得进京的路人纷纷侧首。

打头的是元恺和、赵锦润,他们骑在一黑、一棕的高头大马上。身后紧随的是骑在两匹小马上的元晴和、元境和姐弟。遥遥地看见程字标识的马车队了,元境和开心地扬鞭一指:“快看!大哥他们来了!”

“境和,别毛毛躁躁的。”元晴和训斥弟弟,但自己也抑制不住激动。

赵锦润更是直接一夹马腹,驭马向前奔去,“宋哥——”

元境和不甘落后,“大哥——”

“诶!”元境和看看元恺和,咬咬唇,元恺和拉过她的缰绳,“走!”两人稍慢一步,也向前赶去。

宋羊撑着车窗,探身招手:“锦润!小境!”

元境和:大哥居然先叫的赵锦润的名字!QAQ

马车队就近停下,宋羊在程锋的扶助下走下马车,赵锦润激动不已,看到宋羊的肚子,先道了声恭喜:“恭喜宋哥,恭喜程大哥。”

宋羊见到赵二哈是很高兴的,程锋同样。虽然程锋面上的表情淡淡,但他们一直保持著书信往来,赵锦润常常向程锋求教,程锋不吝解答,两人的关系似兄似弟,也亦师亦友。所以赵锦润摇着尾巴凑到程锋身边去了,元境和则立即“趁虚而入”,挨到宋羊身边。

宋羊摸摸他的脑袋:“好像又长高了。”

“嗯!我长了......”

“大哥!我也长高了!”元晴和跳下马,迫不及待也凑到宋羊身边,拉着宋羊的手放到自己的脑袋上。

宋羊被她萌到了,想到了仰着脑袋求摸头的小猫咪。

元境和不满:“明明是我先来的!”

“我是姐姐,我不管!”元晴和呛回去:“我回去要告诉娘,你一点儿不听我的话!”

元境和:“你就会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