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84章 沈承礼的壮志雄心(1 / 2)

“泰州之战”的受益者有两个人,一个是李重进,他没花一分钱、没出一粒粮,就用“大周国玺”盖了个戳儿,给钱俶一个名誉奖励。

另一个,就是领兵渡江的两浙都钤辖使沈承礼,别说什么“以多欺少”,反正吴越国的大军出去之后、所向披靡,人家是打了胜仗的,李重进也不心疼笔墨,多写一封“感谢信”给他,让郭宗训盖戳儿。

这一下不得了,沈承礼瞬间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升为东南面行军都统兼领威武军节度使。

按照正常剧情,沈承礼原本不会有这样的殊荣,他最高的职位,还是一个名义上的宁海节度使,并且,是在吴越国协助宋军攻破金陵、南唐覆灭之后,被册封的。

当时,钱俶派遣沈承礼渡江支援李重进,并不是因为沈承礼军事素养多高,实在是满朝文武,基本上都不同意出兵,唯独他比较积极。

没错,钱俶真实的想法,就是给钱、给粮,钱氏一脉相承、恪守祖训,保境安民、远离纷争,甚至一度产生了将郭宗训迎接到西府(杭州)的想法,如果成功,那可真是“大周正统在吴越”了。

沈承礼之所以敢力排众议,主张出兵,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能够压制他的那两个人,全没了。

一个是自己的老岳父,钱瓘(音罐),真实好名字。另一个是自己的大舅哥,钱佐……嗯。

客观上,沈承礼进入吴越官僚系统是很早的,在钱镠时期,他就担任元帅幕府参议、处州刺史,到了钱瓘时期,担任西府右将军、台州刺史,到了钱佐时期,因为深受信任,掌管西府亲兵,相当于是赵匡胤的位置了。

然后,他也做了和赵匡胤类似的事情,只不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钱俶。

历史上,吴越“三代五王”,吴越国祚一共71年,出了五位国王,当家人更迭速度要比南唐快得多。事实也表明,什么“兄友弟恭”都是扯淡,皇权争斗向来是你死我活。

如果将吴越“三代五王”的生卒时间、在位时间列一张表,就会发现很巧合的事情——

吴越国创始人、武肃王钱镠,活了80岁,在位25年,他是整个吴越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国王了。

钱镠的儿子、文穆王钱瓘,活了54岁,在位9年,也算中规中矩,生命与权力是一起终结的。

钱瓘的儿子、忠献王钱佐,活了19年,在位6年,这就可以联想东汉末年、少年天子的故事了。

钱佐的弟弟、忠逊王钱倧,活了46年,在位1年,这就不用联想了,都能猜到发生啥事儿,他还比不了朱祁镇,最起码朱祁镇复位了。

钱倧的弟弟、忠懿王钱俶,活了59年,在位32年,最后纳土投降宋朝。

巧合的地方就是,吴越第一代国王与最后一代国王,都是活的最久的,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

父传子、兄终弟及、政变上位,该有的都有了,吴越国简直是研究中国王朝传递更迭的优秀“小样本”。

这其中,最憋屈的一个人,自然是钱俶的哥哥钱倧了,眼巴巴地等了45年,才当了一年国王,就被废了。

钱倧被废,不是说他昏庸无能,恰恰相反,他比明朝的朱祁镇要强得多。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记载:倧性刚严,愤忠献王弘佐时容养诸将,政非己出,及袭位,诛杭、越侮法吏三人。

在治理国家上,钱倧有点像崇祯,希望一夜之间就改变自己老哥钱佐纵容武将、官吏的行为,雷厉风行,干掉了不少人,这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怀恨。

随后,政变发生,内衙统军使胡进思、指挥使诸温、钭滔等,将钱倧囚禁起来,对外宣称钱倧中风瘫痪,诏令将国王的位置传给了弟弟钱俶。

当时,钱俶还是同参相府事,听说这个消息,自然是很高兴的,然后,历史上情节高度雷同的“弟弟爱哥哥”桥段就出现了,钱俶表示,除非保障我哥的安全,否则我不继位。

于是,钱倧就过上了朱祁镇一样的生活,被囚禁到死。

这个过程中,直接发动政变的胡进思等人自然是功臣,可沈承礼的功劳也不遑多让,他当时负责亲军,是保卫钱倧的主要力量,在关键的时刻,沈承礼做出了正确的决定,顺应天意、啥也别干。

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钱俶支持沈承礼带兵渡江、协助后周了。

至今为止,沈承礼也算是“三朝元老”了,而且都是和钱氏关系很近。

沈承礼本就很有野心,特别是在泰州打完仗之后,原来,被誉为“中原正统”的大周,战斗力也不过如此。

于是,从回到吴越之后,沈承礼就一直劝说钱俶,为啥要奉中原为大呢?咱自己去中原不好吗?当皇帝不好吗?统一天下不好吗?

这番言论,是通过对天下局势的严谨分析,沈承礼得出的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