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着名的“外交事件”,如渑池相会、鸿门之宴、晏子使楚、诸葛入吴等,这些事件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充满了算计。
这一次,“张洎回唐”事件也是如此。
李煜真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好好谈吗?非也。
论实力,现在的南唐比赵匡胤略强,然而,在历经荆南、马楚、泉漳、南汉四州等战斗之后,却也损耗元气,根本就经历不起一场大战。
那么,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赵匡义?除了看丫的不顺眼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李煜意识到赵匡胤没有打算好好谈!
如果要好好谈,派来的人,绝对不会是张洎,而应该是赵普,至于赵匡义,更不会派他来坏事儿。
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之前的一个猜测,那就是,赵匡胤想要借刀杀人!
李煜,帮帮忙吧,干掉这两个蠢蛋,给我一个联合他人、群而攻之的借口,你亲自给我堆一个“道德制高点”。
必须要承认,在某一个瞬间,李煜动了杀掉赵匡义的念头,那样做的话,历史的轨迹会不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呢?
好在忍住了。
“伪周来使,赵点检派你们来,所为何事?”
先在道统层次,给赵匡胤定义成“伪朝”。
张洎不敢托大了,赶紧呈上国书:“大唐皇帝陛下,臣奉命前来恭贺登基、送上贺礼,这是……赵太尉的国书。”
李煜想笑,一个太尉,谁给他脸了,能写出“国书”。
“呈上来吧!”
李煜接过所谓“国书”,大概浏览了一遍,都是一些虚词、客套话,无非是回顾了一下两国之间的亲密友谊,顺便骂了一通郭荣不改进犯江南,再许下双方交好、互不侵犯的愿望。
其中,关于“恭贺新帝登基”的一行字,明显写的时候手在哆嗦,字里行间充满了不甘!
看来,赵匡胤没有认清楚自己的处境,或者,他想当然地认为,南唐应该对自己产生“大周合法继承者”的认识。
要搞清楚,赵匡胤只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没有入驻汴梁,接管十二万禁军,更没有鸠占鹊巢,坐上皇宫里的那把椅子。
所以,赵匡胤势力再强大,在法理上,也只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而已。
李煜用冰冷的口吻:“张洎,吧,赵匡胤如何打算的。”
张洎稍稍松了一口气,道:“陛下,赵太尉占据黄淮,希望与江南交好,共谋大业!如今,李重进盘踞扬州,软禁太后、皇帝,此事人公愤!赵太尉用兵淮东,所作所为皆忠臣义士之举。太尉素闻大唐乃礼仪之邦
,愿与大唐联合起来,共同讨伐李重进。”
李煜听了,不置可否,将目光投向了李平、徐铉及李从信。
李平会意,起身问道:“张使节,言下之意,就是要大唐出兵?”
张洎看着李平,这个素来与自己不对付的家伙,如今荣升中书侍郎,官位要比自己高出一大截!
他心中腹诽、脸上惶恐,答道:“正是。”
李平一皱眉,又问:“赵、李之争,到底是周朝内乱,大唐搅和进去有何好处?”
张洎道:“自然有好处,赵太尉许诺,若是大唐允诺出兵协助,事成之后,两国永罢刀兵,大唐一统江南,北方人马绝不会再渡长江。”
一听这句话,连一直沉稳的徐铉,都坐不住了,他愤然起身:“张使节,这算盘打得太好了吧,周朝进犯南唐、前后已经三次,前车之鉴,如何能够保障?”
看着徐铉,张洎心里也不是滋味,昔日同在礼部,如今,他已经官拜御史大夫、礼部侍郎、翰林院大学士。
“徐侍郎,赵太尉一言九鼎、一片赤诚,在下动身之际,还交代道,若大唐有所顾虑,可以让出汉阳军管辖地盘,另将黄州、蕲州二州割让给大唐。”
徐铉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应对,转头看了一眼李煜。
李煜的脸色,一半冰寒、一半戏谑,他没有理会张洎,而是问了李从信一个问题:“文阳郡公,三江口的鲈鱼干,味道如何?”
李从信会意,道:“陛下,肉质紧致,烧汤极为鲜美,稍后为张使节接风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