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牧这话,王不换立马反驳道:
“张县伯,此言差矣。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我们在朝堂里的决策者绞尽脑汁的想对策,如何赈济灾民?”
“哦?不知道你们在早朝忙活半天,商量出什么对策了?”
“熬粥赈济灾民。”
“你们熬的粥呢?”
“还没开始。”
张牧:“…………”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开始?”
“等筹集到粮食就开始。”
听到这,张牧笑了。
张牧一边笑一边指着李世民和文武百官说道:
“这就是朝廷大员,这就是我们大唐的决策者。夸夸其谈比谁都有一套,可是真干实事了,一个两个都是怂货。就你们还有脸趾高气昂的过来质问我?你们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在赈济灾民。我告诉你们,赈济灾民不是靠嘴,是靠实际行动。你们知道五侠镇这边已经安置了多少灾民吗?二十万,整整二十万,这个人数还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
李世民:“……………”
“小牧,话也不能这么说,赈济灾民和打仗一样,需要章法。各种问题我们都要提前想到,不然会出乱子。”
“陛下,问题是想出来的吗?想你能想出多少问题?问题是一边做一边冒出来的,空谈没用,从来都没用?你说赈济灾民和打仗一样,这没错,确实如此?可是打仗是在朝堂里打吗?是你想着自己有多少军队,敌人有多少,就能知道可不可以打赢吗?你也是带兵之人,你难道不知道打仗是找战机吗?是考验临场应变能力。”
听到张牧这话,李世民是不屑一顾的。
对于打仗,李世民那是相当的自负。当然,人家也有自负的资本。放眼整个大唐,在打仗方面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也只有李靖了吧?
看到李世民不屑一顾的表情,张牧继续说道:
“陛下,看到这帮人了吗?我五侠镇从上到下,从拄拐老人,到五六岁孩子,没有一个闲人,他们都在忙着熬粥赈济灾民。我府里所有人,老老少少也没有一人闲在家里偷懒。”
然后,张牧指着正在施粥的曹贤惠和钱大嫂说道:
“这是我夫人,身怀六甲,挺着大肚子正在分粥。这是我嫂子,也挺着大肚子,她也没闲着。还有我丈母娘,老丈人,他们本可以在长安城里舒舒服服睡觉。可是他们没有,他们也过来帮忙。”
“陛下,你再看看那边,看到那边正在烧火的老大爷了吗?那是我五侠镇的族老,一把年纪了,从昨天到现在就没闲着,一直在烧火熬粥。那边负责分粥的孩子,看到了吗?只有六岁,他们也是起早贪黑的忙活。还有虎贲军,他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一直在维持秩序。这是我能摇到的所有人,所有人。”
说到这,张牧停了一下说道:
“这难道不比你们在朝堂里侃侃而谈来的实在?你们在朝堂谋划了半天,最后不也是想着施粥赈济灾民吗?陛下,赈济灾民很简单,给他们饭吃就成。别看他们是流民,只要他们吃饱肚子,照样是温顺的百姓。谁也别说他们没素质,大家都是一样的,包括我们,饿上个几天,说不定还不如他们。”
看到张牧说服李世民,王不换继续说道:
“张县伯,你不要混淆圣听,你是不是收购了大量的粮食?你这么施粥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假仁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