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四圣十贤七十二将
武庙的四圣和十哲分别是:
四圣:武成王姜太公、留侯张良湣9苤伽湣7镂浃
十哲:秦武安君白起湣10夯匆鹾詈信湣6窈贺┫嘀罡鹆沥湣8莆汗公李靖湣7究沼9公李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湣10饨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湣
至于七十二将的具体名单,搜索结果中并未给出完整的答案,只列出了部分将领的名字,如赵相国范蠡、齐将军孙赵信平君廉颇、秦武成侯王翦、汉相国曹参、左丞相周勃湣3敖军北平太守李广、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等。
(每一个都能单开一章,放一起是因为我懒;一章搞定,比较省事。)
————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hàizhouguāndiiào)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1]
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6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20]
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当然武庙祖殿有争议,也有说为姜子牙那里才是主殿。)
历史沿革
陈隋始建
解州关帝祖庙创建于陈、隋(557年—618年)时期,《中国名胜词典》指出创建年份为隋开皇九年(589年)。
北宋敕建
北宋时曾两度对解州关帝庙大兴土木。第一次是宋大中祥符间(1008年—1016年)重建。当年盐池水少盐减,皇帝派使臣查核,回复:“盐池为患的是蚩尤!”龙虎山张天师奏请:“古代忠烈之士死后成神,蜀将关羽忠勇绝伦,陛下祷告召之必胜无疑”。于是皇帝令天师在宫中焚化符箓,一位美髯公旋即披甲佩剑而下作答:“臣等会齐岳渎阴兵,立助为陛下灭妖!”几日过后盐池水积满如初。皇上大悦,降旨在解州修建关羽庙。第二次是元佑七年(1092年)知州张杲之重修。稽考史载,宋真宗大中祥符间的重建,是历代帝王首次敕建关庙,所以“殿皆石柱,雕龙飞腾,庙貌宏丽甲于天下”。张杲之重修后,随着关公被封为“崇宁真君”,解州关庙又被悬匾为“崇宁宫”。
金元修葺
金代两次修葺:一为大定三年(1163年),管军范公重修殿宇,贡士南涛作文记述;一为泰和四年(1204年)奉朝命重修,知州田德秀撰有《重修关庙记》。
元代两次修葺:至元三年(1266年),先有靖应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旨护持解州关庙,并两建道院于关庙之左,称崇宁宫(即今之解州关帝庙东宫),从属于主庙。其徒孙张志安在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损坏关庙之后重新修葺,起始于至治三年(1323年),完工于泰定元年(1324年)。[9]
明清鼎盛
明朝
明初,关公仰崇之风继续沿袭,官民对解州关庙的修缮也持续不断。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初定祀典,嘉靖期间(1522年—1566年)官祭升格,明神宗朱翊钧先后追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敕赐庙额为“英烈之后”——解州关庙的营建达到了高潮,庙势亦于当时为最壮,达到鼎盛时期。
清代
清代,由于皇家崇祀关帝大大超过前朝,解州关帝庙不仅延续着明末的盛况,而且作为“武庙之冠”逐渐成为世人朝圣之地。
康熙四年(1665年),陕西巡抚贾汉复重修关帝庙;三十七年(1698年)五月,康熙帝亲笔书写“义炳乾坤”匾额,悬挂庙内;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庙会期间,一场大火使解州关帝庙焚毁无遗;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临解,发帑金一千两重修,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知州祝增才恢复旧规。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拜谒解州关帝庙,指画关帝圣像,题写诗章及联额,其诗今存崇宁殿前碑亭。
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州韩桐修葺廊庑、绘制壁画、移建乐楼、增修牌坊、完善结义园;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州守言如泗先改八卦楼为御书楼,又改麟经阁前楼为刀印二楼,厘正匾额,修缮东西大牌坊,改建结义园、功德祠,并在庙西建设“关夫子故里”碑亭。此后,乾隆三十八至四十二年(1773年—1777年)、嘉庆九至十年(1804年—1805年)、十三年(1808年)又有葺补。
嘉庆二十年(1815年)解州一带6.7级地震的发生,关帝庙饱受摧残。
道光四年(1824年)开始筹划修复,因资金不足,只进行了支撑加固。
咸丰九年(1859年),前州牧叶筱珊会同杨铁臣、程立斋等人,筹银1.7万两,命董清海督工,历经十余年,于同治九年(1870年)完成春秋楼、廊房、内外牌坊、大门角门、结义园、功德祠、崇圣祠、部将祠、追风伯祠的修复。
光绪元年(1875年),鼓楼重修;三年(1877年),“义壮乾坤”坊被火烧毁。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年—1909年),解州关帝庙连遭火灾,午门、大门、乐楼、东西角门、东西华门、钟楼、庙外西侧木坊、部将祠、追风伯祠、官厅、崇圣祠及百余间廊房皆成灰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