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贞观三年,李二便有意册封房玄龄为太子少师。
可房玄龄却是始终坚持不接受。
最后答应做了太子詹事,兼任吏部尚书。
现在李二想册封庄舟为太子少师,房玄龄却是极力赞成。
这倒是让李二有些哭笑不得。
在朝臣当中,房玄龄除了尽心尽力,为李二出谋划策外。
还时常为李二招揽人才。
比如,当房玄龄遇上有能力的谋士或者将才,他都会私下与他们交好。
然后找机会将他们举荐给李二。
这是《旧唐书·房玄龄传》里有明文记载的。
李二更是把房玄龄比作汉朝的萧何。
可见李二对房玄龄的信任。
房谋杜断,更是在历史里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现在这个时候,房玄龄站出来,为国举贤。
不得不说,房玄龄很会把握时机。
另外,此时的房玄龄还是大唐的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大唐宰相。
所以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有了房玄龄的支持,其他大臣也不再多说什么。
李二见状,心中也是肯定的赞许。
微笑着点了点头说:
“既如此,册立庄舟为太子少师之事,便如此定下了!”
百官闻言,当即叩拜为庄舟道贺。
却唯有长孙无忌,紧皱着眉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可如今,朝臣们皆被庄舟的见识所震撼。
他们自然也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这个年轻的商贾。
即便先前一心反对的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也颇为信服。
此时,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
学习经史典籍,到底是为了着书立说,还是经世致用?
如此想想,庄舟所说的话,似乎也并无道理:
“治经之道,并非只在于对古籍的解读,更在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应用。”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便是因为经典能够跨越时空,为后世人提供智慧和启示。”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籍的解读上,这是书呆子所为。”
“而是更要将古籍经典中的思想精髓与当下现实世界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其价值。”
“这才是治经典真正的意义!”
这一句句话,犹如平地一声惊雷。
他们自诩为唐朝儒学大家,可如今看来不过是抱残守缺也!
庄舟的这些话语,无疑不让他们做出了反思。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超越经典束缚的人。
而庄舟呢!
他当然愿意接受这一切荣誉。
无他!
要想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时代实现,生根落地。
这一步迟早都要面对。
而早面对更好。
他需要更大的荣誉,提升自己的价值。
原本庄舟也很想回避。
可这种事情,真就避不开。
要想把事业做大做强,就必须承受声名带来的压力。
只有庸人,才不被世人非议!
……
朝堂议事结束。
李二便又召集重要朝臣,到了政事堂。
政事堂属于门下省,是初唐时期常设的会议地。
算是全国的最高议事机构。
主要协助皇帝召集朝臣商议军国大事。
因此,来此地参加会议的人,全部都是当朝大员。
比如三省长官,便有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左右仆射。
庄舟原本以为,自己虽然被册封为太子少师。
但自己的品级还远远不够。
政事堂至少得三品官才有资格。
而且。
先前庄舟就已经和李二说好,自己只是挂个虚名。
不会参与什么政事。
可万万没想到,李二竟然把他也召来了。
这着实出乎庄舟的预料。
所以。
庄舟隐隐感觉得出。
李二是故意让他来的。
必然还有别的事商议。
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