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前传之节卌三:炮兵营(2 / 2)

此时的情况是,商团在砀山的兵力约六千人,实力处于弱势。而黄河正处于枯水季节,且河面封冻,利于太平军北渡。

与在九江、镇江和上海作战时的情况不同,商团北上其实并没有拼命的动力,只是不得已的需要而已。因此从一开始,陈家兄弟就已定下要保存实力的策略。

这就决定了,在即将发生的战斗中,商团的战术选择。

作为战场主要指挥者,陈济方面对数量是自己七八倍的敌人,决定发挥自身火器的优势。因为在砀山的商团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

那是商团新组建的第一个炮兵营,也是陈济方的心头宝贝。

商团的专业兵种多采用“三三制”,炮兵也不例外。

炮营下辖三个哨,每哨三队。每队拥有两门火炮,全营共18门火炮,装备为法制6磅和12磅野战炮。

其中6磅炮,在前面已经介绍过。法式12磅野战炮,口径4.78英寸,15倍径,炮重1,350磅,最大有效射程1,000码。

这种前装线膛炮,其射程虽然不及6磅炮,但威力却大得多。并也可以发射实心炮弹、霰弹、开花弹等多种弹药。

陈济方拟定的战术,就是要以这个炮兵营为主要战力,甚至将其他单位的火炮都加强给了它。共集中了24门火炮。

这些火炮,被全部隐蔽的安置在北岸的预设阵地上,拟待太平军渡河时进行火力打击。而商团的其他队伍,则埋伏在炮兵阵地周围,负责保卫他们。

在南岸的太平军中,此前并没有同商团交手的经验。更没有想到商团能出现在北方战场。他们以为对岸阻拦他们的只有清军或其他地方乡勇。

因此吃了大亏。

太平军在占据砀山县城两日后的清晨,开始了渡河的行动。他们先派出了一支旅级的小股部队,未遇任何干扰就到达了河对岸。

见此状况,以为无事的大队人马,便大喇喇的开始了渡河。

而这时,北岸的炮声响起了。

被半渡而击的太平军,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在河冰面上毫无任何掩护的被炮火摧残着。除了被炮弹杀伤的,惊慌失措而落入冰水的太平军,为数更多。

当太平军大队终于退出商团的射程范围后,这批渡河中的太平军,大多已伤亡殆尽。

商团所在的方位也已明晰,随即先前已渡过河的那数百名太平军,便发起了冲锋。他们立刻遭到了步枪密集的射击,并在商团随后的反击中被全部歼灭。

这一番下来,太平军便损失了千余人,大段河面的冰层也被炮火轰开,再要从此处过河已难上加难。而商团这边,全无一人伤亡。

接下来,两军隔河对峙一日后,太平军便开始向上游移动,寻找新的渡河点。

对此,陈家兄弟也早有预料。除派出小队骑兵前去斥探、袭扰外,主队按兵不动。太平军愿意在哪过河就在哪吧,反正这一仗我们打完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