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26章 北进科布多(1 / 2)

1903年6月底,凭借终于获得的兵力优势,沙俄西西伯利亚集团军指挥官格里佩伯格上将决定抓住时机,对华夏军队展开大举反击。

这是在西线战场上,沙俄军队第一次采取主动进攻。

也是整个东方战争进行到现在,沙俄人首次成规模的攻势行动,着实不易。

此次反攻行动,志在必得的格里佩伯格把主力部队基本都调到了玛纳斯一线,企图一举而下。

被他投入到一线战场的沙俄部队包括,俄罗斯第1军和8军,第72步兵师,以及西西伯利亚第1军和第2军,共计近160,000人的大军。

此外被他放在后路的,则仅有西西伯利亚第3军和西伯利亚哥萨克师,用于保护通往伊犁的补给线路,并做战区预备队使用。

然而出乎格里佩伯格预料的是,当沙俄军队对玛纳斯河以东的国防军驻地发起全线进攻后,对方并未进行过于激烈的抵抗便主动退却。

由此,双方结束了长达月余的隔河对峙的态势,沙俄控制下的孤立于东岸的玛纳斯城也轻松得到解围。

国防军所部则向东退了60公里,直到呼图壁河一线的既设阵地才停下脚步。

第三集团军如此行动,其实都是事先计划好了的。

这是因为其司令官褚云升上将认为,西线战场地域辽阔,又很难得到东线那样的力量配置,若想以此条件实现收复国土的重任,出路只有两条。

一是首先集中全部主力部队与敌决战,在寻机将敌军主力歼灭后,再四面分兵占领各地。

另一则是,以部分兵力吸引并牵制住敌军主要力量,其余部队分散开来,趁机攻取其他要地。

而褚云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终选择了第二条出路。

在此期间,他对此前与沙俄军队交战的经验,以及从东线战场得到的战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沙俄军队十分善于进行大规模的转移和重新集结,一旦其发现战局不利,便会进行主动退却,这让机动能力与之相当的国防军部队,很难在正面战场上觅到歼敌良机。

因此前面所说的第一种出路,在实际上是几乎无法得以实现的。

相反,若采用了第二条出路,虽然存在己方兵力被分散可能会在局部遭遇强敌的风险,但同样也可以迫使敌军用分散部署来作应对。

褚云升在做出抉择后,又根据敌军在不断向玛纳斯河一带集结重兵的侦察反馈,决定把交战双方都最为看重的乌鲁木齐至伊犁这一中轴线,作为吸引敌军主力的方向。

为此,他从6月中旬开始,便命令部队于迪化西北70多公里的呼图壁河一线,开始预构阵线,准备以之为依托牵制和消耗沙俄主力。

同时他对麾下各部的分工,也进行了重新的安排。

他要第三集团军属下的第四军、骑兵第二师、骑兵第三师和其他直属部队,共计91,000人,驻防在玛纳斯至呼图壁一线,担当从正面阻击和牵制沙俄军队主力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