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7章 正式入住!挣钱新方法!(1 / 2)

七月的最后一天,李瑜早早就起床了,一点一点将屋子里的东西收拾好,随后背着包袱从屋子出来。

上一次李二郎帮忙修缮,补上屋顶的漏洞后,整个屋子看上去就没了当初即将垮塌的破败。

可破屋就是破屋,一时的修补也挡不住颓势,破到平时都不会有人光顾。

李瑜把衣裳与被褥包好背在身上,离开屋子的一瞬间,屋子看上去失去了生机,跌落至以往被人遗弃后的衰败。

他头也不回地离开,甚至没有锁门。屋里留下一些柴火与空空如也的豁口瓦罐,若是有无家可归的人,便可直接住进去,他们会知道该怎么生存下去。

来到约定的地点,李二郎背着竹筒已经等了一会儿了,他的脚边放着一只竹笼,里面关着的正是那两只小黑狗:豆浆和油条。小狗吃饱之后,乖乖地偎依在一起,看到李瑜过来还屁颠屁颠地摇尾巴。

今日李二郎送他俩去县里,顺便找全叔把铺子间的门窗装上。

即使村子之间相隔再远,可消息传得就是很快,更何况还有卫婶娘的“推波助澜”,人们都知道李瑜要去城里给人做奴的事了,与李瑜走得比较近的李二郎一家无可厚非地被谣言牵扯,甚至有人说他们家的不是,说李家故意将李瑜送去县里给人做奴,想尽快摆脱李瑜这个累赘。

弟媳李刘氏赶紧过来与李阿娘说了村里的谣言,李阿娘听到后顿时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找到这些嚼口舌的人当场对峙,只不过被家人拦住了才歇下这份心思,没去计较这事。

李瑜人微言轻,即使解释了,别人也都认为他是被逼迫的,谣言反而愈传愈烈。

李二郎拉着阿娘不停宽慰:时间自然能证明一切,等到越郎带着李瑜回村子,那些乱嚼舌根的人就会明白事情的真相,现在去争辩,只会被他们传成被说中后的心虚。

李二郎这么劝着,李阿娘忍了又忍,忍着怒火骂骂咧咧地去地里干活。李阿娘说只要别人不主动凑上来找骂,她也就当做听不见。

可总有人要故意在她面前提起,这下家里人都不好劝了,李阿娘又急又躁的脾气如同被点燃的炮竹,“嘭”的一下就炸开了,逮着说闲话的人骂得滔滔不绝。

只要有理,李阿娘吵架就没输过,与她对骂的人吵不过,只能愤愤离去,这下没人敢在李阿娘面前提起这件事,要说只在背后偷偷说。

李瑜和纪清越听说这件事后心里很过意不去,纪清越不便出来帮忙辩解,李瑜解释了也没人信,只能任由谣言飞散。

驴车上,许多繁杂的声音都在劝李瑜不要去县里当奴仆,在村子里苦是苦了点,也好过给人当奴仆啊!

这些人的本意是好的,可他们不明就里而李瑜又没办法解释,就酿造了一场矛盾。

李瑜只能一遍又一遍地解释:“婶娘们不必担心,那人是李二兄的好友,到时候我还会回来的。”

他们却不信:“与人做了奴仆,哪还能按你所想,我们不过是佃户便也同奴仆无二般,你小小年纪还不知做奴仆的苦难!”

“既然你执意去县里,那便学会好好照顾自己吧。”

“多谢婶娘。”他并不是不晓得哪些人在乱说话趁机打压李二兄家,而这几个婶娘都是让他去地里干活给他粮食的人,所以他一直温声温气地解释着,对于她们不信任而多说的两句话,他也听着。

熙熙攘攘的声音中,他们终于来到县里。

李二郎带李瑜上山,去接李三郎。后天就是县试的日子,书院离考院有一段距离,为了降低迟到的风险,书院里的学生大多都已经下山,住进在县里订好的房间,而李三郎已经说好要借住在纪清越家里。

经过山中密林,纪清越灵活地从画里出来。

李二郎身后忽然出现一个大活人,只有背着画的人习惯了“大变活人”这种事,而李三郎和李瑜则被吓了一跳。

李三郎的反应最大,算起来,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纪清越的模样。

即使听二兄描述得再深刻,也抵不过亲眼所见,纪阿兄竟然是这个模样。

乍一看,与他们长得都不一样,脸上有外邦人的一丝影子,深邃的眉眼,高挺的鼻梁,亲切地笑着。

两人都乖乖地喊纪清越一声“纪阿兄”,纪清越开心地点点头,来到这个世界,除了种田收获粮食之外,还收获了好多弟弟。

李三郎考试在即,书箱里大多是笔记和书籍,而李瑜背着他的行李,属李二郎背着的东西最轻又最重,里面是纪清越的世界。

纪清越一身轻松,几人都拒绝他的帮忙,只好背着手一边聊天一边下山。

四人有说有笑回到纪清越的小宅子里,走进后院的卧房,纪清越跟李瑜说这里就是他以后要住的地方。

李瑜坐在光秃秃的架子床上,背后的包袱还没来得及放下,手指拂过光滑的床板,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李二郎与纪清越一起去找李大全取回这个月的分成,随后一起将做好的门窗运回来安装。

两只小狗被李瑜放出来,小狗初到新的地方,一点也不害怕,结伴在房子里转悠,这里闻一闻,那里嗅一嗅,熟悉房子的环境。相比总是陪它俩玩的李瑜,李三郎更值得它们探究,于是两只小狗围着李三郎打转,“豆浆,油条,他是李三兄,你们要记得他的味道,莫要认错了。”李瑜抚着两只小狗,不断念叨,李三郎这才知道这两只小狗的名字。

小狗转够了,便听话地记下这个人的味道。

下次就大方地让你进来,绝不冲你叫唤!汪!

汪!

他们看到放在院角的空水缸,打开来看发现里边空空如也,李瑜才想起来自从上次买回来清洗后没有盛水,如今是要装满水以备用了。

两人将碍人的小狗轻轻踢到一边,提着水桶去水井处打水。

邻里间又见到李瑜与李三郎,纷纷热情地打着招呼。

村子的地广人稀,李三郎家附近找不到一个邻里,如今遇到这么热情的邻里,他还有些没习惯,反而是李瑜,已经适应这些热情的人,笑着一个个打着招呼:“叔伯婶娘,这是李三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