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鼓鼓囊囊,又有趁手的工具,纪清越很快就把占地的树砍倒了,随后把树砍成一段一段柴火,整齐地码在一边,可现在还没办法处理遗留在地里的树桩,只能等以后有更多工具了再挖也不迟。
下一步就是和泥巴,用泥巴垒一个简易砖窑。
砖窑整体呈高高的圆筒状,呈上下两部分,地下烧火,地上烧砖。将窑炉分成上下两部分的那个零件是一块陶板,陶板上布满蜂窝状的孔洞,孔洞设计是为了在陶板下烧火时,火焰能通过孔洞到达砖窑内腔。
以往农村土灶用的是铁条焊成的铁网,铁网上烧柴,下边落灰。
烧砖时温度会很高,而且纪清越也没有条件拿到铁丝,只能自己动手捏个陶板了。
于是他乖巧地坐在溪边和泥,尝试着做了几个圆形泥板,用木棍在泥板上戳出几个孔洞后,放在地上晾晒,阴干后再放进火里烧制。
不过现在有一个横亘在纪清越眼前的问题,用篝火中心的火焰烧制陶器,成功率太低。
纪清越计算过,成功率才勉强达到十分之一,这个成功率,算的不是总体陶器数量比如十件中有一件成功,而是十次烧制才有一次烧出陶,而出陶的那一次,可能仅有一件泥坯烧制成没有裂纹的陶器。
大概是篝火燃烧的温度达不到烧陶所需要的温度。
建窑大业暂时被烧制陶板这个步骤拖延了时间。
不过这几天一直被李二郎包吃,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也不用什么事都自己扛,再加上菜园里的蔬菜长得都很好,纪清越难得一扫心中郁结,没有过于纠结成功率的问题,渐渐可以换上另一种心情待在画里了。
他看着越来越大的菜苗,除去已知的三种,剩下的大白菜和白萝卜也陆续揭开面纱,还有两种,看起来都长得差不多,都是树形生长的蔬菜,未来大概率在茎干上开花结果。
以前看不出来,他只能等下去,但是现在多了一个选择,他可以去问李二郎。
“这些种子仙人从何得来?”李二郎过来送早饭,纪清越忽然给他两颗种子让他辨认。
纪清越实话实说:“那是我拜托四郎去货郎那儿买的,可我现在还没有钱,当时用的还是四郎的压祟钱。”
李二郎一听,忍不住笑出声,既笑自己的弟弟这么傻乎乎,又觉得仙人实在可怜。“原来如此。这里边有一种是葵菜,另一种是紫茄,都是我们这儿常吃的菜。”
“噢……”紫茄大概是茄子,葵菜是个什么菜?
“葵菜吃的是叶子,我们多是用来煮汤,味道鲜美,可惜现在不是季节,仙人你若想吃,待明年长出来了我便摘回来让阿娘煮羹汤。”
原来葵菜是吃叶子,怪不得长得这么茂盛,他还以为会像秋葵那样结出果实呢。
经过这几天的接触,李二郎慢慢了解画里的人跟他们平常人没什么区别,一样要吃饭睡觉,还要砍柴种菜,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出不来,于是他渐渐放下戒心。“今日已二十四,气温一天天下降,再过两日便是霜降,货郎也要回南方了,果子收完后我们就要开始种麦,不知仙人你有何打算?”
这几天纪清越向李二郎借了很多工具,斧头锄头铁锹,李二郎猜测仙人好像在开荒,可画面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不过他也没敢多问。
纪清越听到种麦,就想盘一些回来种,麦子可是好东西。
麦子磨成面粉,面粉可以做好多东西!饺子皮不就有了嘛!
咋地听到纪清越要向他借一把麦子,李二郎没有马上点头同意,不是不愿意给,而是觉得一把麦子够干什么?
“仙人种多的大地?”李二郎心想:既然仙人连紫茄和葵菜的种子都分不出,定然对农事不清楚,很可能不太会种地,所以不知道一把麦子勉强只能种一块巴掌小的地。
纪清越当然不知道李二郎想的什么,他自己想的是:草庐后面的菜地有一半还没用,留给麦地的空间还很大,而且他现在只是做试验,一把麦种怎么说都够了,李二郎迟迟不出声,该不会不想借吧?
就在迟疑要不要再少拿些时,李二郎答应了:“仙人真的只要一把麦子?”
纪清越听出李二郎在“一把”二字上念重了几份,他坚持道:“地不大,不必给太多,一把麦子就够了。”
既然纪清越坚持,李二郎就不再询问,但他还是觉得就一把麦子,撒下去可能都不出芽,最后直接提了一小袋麦种给纪清越。
李二郎还体贴地告诉他种麦的方法,可纪清越听完后一脸茫然,这跟他以前参加夏令营时学到的不一样。他决定求同存异,从有分歧的地方开始,分两种种植方案,还是等待实践出真知。
纪清越回去看一眼自家水田,稻苗们都长得很好,已经长到他膝盖那么高,现在还不需要补水,等到稻子开始抽穗再大量引水,抽穗时最需要水,之后就等着收割了。
建窑大业正在稳步进行,经过这几天的不懈努力,水沟已经挖到空地上,还挖了一个水坑,方便取水和泥。
尽管篝火烧制率再低,他还是成功烧出四块陶板。
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晒了近千块泥砖,空地就要放不下了,垒土窑的工作该提上日程了。
简易的砖窑结构并不复杂,地下用来烧柴的火垛洞已经挖好了,接下来把陶板水平盖在坑洞上,然后在土坑周围一点一点垒泥土。将泥土搓成条,一圈一圈围起来堆高,在垒圈的过程中一边往窑里放泥坯,再继续垒高,直到土窑到他胸口的高度。
纪清越数了数,一个土窑里大概可以放进三十块泥坯。他记得烧制粗砖的关键,火要连续不断的烧八个小时以上,把里面的泥坯烧红烧透,期间不能让温度降低。
因为需要让火势一直保持在燃烧旺盛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大量木柴。
幸好这片巨大的松林能为他源源不断地提供柴火。
烧火前,纪清越还是担心,不知道有多少成功率,三十块泥坯,最终有多少块能变成砖坯……
纪清越用几块泥坯盖住窑顶,随后取火点燃火垛洞里的木柴。
松木实在是顶好的烧火材料,烧起来火势凶猛,同时消耗量猛增,幸好纪清越准备充足,这几天闲时一直在捡柴砍柴。可只是这一窑,就烧去柴火存量的三分之一。
今天,李家人回来的都很早,因为树上已经不剩什么果子了,预示着今年这次收货已经进入尾声,货郎们傍晚收完最后一批货,摇着长铃结伴离开,浩浩荡荡的车队宛如一条长龙,领头都已经走出村子好远,末尾的车都还未出发。
剩下的果子不卖了,挑捡完后放起来过年吃,这活儿总算结束了。
院子里,其他人镇定地做着手里的活儿,只有李阿娘一脸焦急地站在门口,不断向门外张望,口中喃喃自语:“都这个时候了,四郎怎还未到家……”
十天过去,今天是李四郎第一次放假回家的日子,算一算时间,中午从村学出发,两个时辰过去了,现在也差不多是时候到家了,可愣是没瞧见四郎的影子,所以李阿娘才这么着急。
“阿娘你别急,以往我跟三郎念学回来,车夫都是送完近的才送远的,四郎肯定在路上了,您若是想念四郎,不如去灶房看看猪肉羹炖得如何,总比站在院子里徘徊强。”李二郎在院子里一边悄悄地看着书房,一边吃着炒豆子。
“就你话多!你与三郎去路上迎一迎,我去灶房看看。”李阿娘还是进去看炉子了。
与以往一样,去上蒙学的孩子到村子里集合,大人一起凑钱租了一辆驴车,专门接送他们上下学,赶车的老头都会把人送到家门口。
为了让李阿娘不那么担忧,李二郎和李三郎决定出去接人,小团子见两个叔叔要出门,连忙跑出来抱住李三郎的腿:“我也要去!”小豆丁的嗓子已经恢复,能正常说话了。
得到徐晴同意后,李三郎抱起团郎:“走咯,我们去接四叔!”
“三叔!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