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5章 激起民愤讨公道(1 / 2)

金河镇的日子岁月静好,阿娘操持着家务和两亩水田,阿爹在镇上的富户董员外家里做帮工。

日子不紧不慢,一日两餐,粗茶淡饭,我亦觉得满足。

倒是外面的日子变了天,新野叛军势力扩张的越来越大,朝廷迁都邺城之后,改邺城为邺京,派过几次军队镇压平叛,但效果甚微。

新野叛乱未平,淮南一带又闹起了起义,加之沧河一带水匪祸患不断,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到了秋末,淮南一带的起义军爆发了几次规模较大的冲突,淮南节度使李巽向邺京告急,朝廷在淮南、铜陵一带屯兵驻扎。

驻扎点刚好就位于金河镇往东数十里的一片荒地处。

主管的将领是一位从邺京来兵曹参军,姓赵,年龄三十开外。

这日,做工回来的阿爹同我们闲聊起一件事。

他做工的东家董员外打听到新来的赵参军年初在京城大火里死了妻眷,打起了算盘,想将自己十五岁的幺女嫁给这位赵姓参军做续弦,以此来巴结这位新来的邺京权贵人物。

这董家是金河镇当地的地主乡绅,也是最近几十年发迹起来的,往上倒三代都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佃农。

一辈子窝在乡野,烧了高香遇到个从京城来的达官显贵,一门心思攀高枝,若是能巴结上这位赵参军,未来享享女儿的福,说不定还能沾光进京风光一把。

私下里,董员外多次宴饮赵参军,为了投其所好,甚至还打算将镇上的董家老宅翻修捯饬一番,送给赵参军歇脚留宿。

这赵参军也是来者不拒,被打发到这鸟不拉屎的乡野之地,既然有富绅免费送宅子和闺女,傻子才会拒绝。

阿爹最近干的活计,正是为老宅翻新。

午饭才吃了两口,就急匆匆的出门做工去了,边走边朝阿娘吆喝:“晚上记得给我送饭过来,我就不回来吃了,工期太赶来不及!”

阿娘站在门口望着跑远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一天天的工钱没几个,尽是瞎折腾!”

我在边上晾晒鱼货,阿娘看向我:“丫头,我记得你也是从京城里逃出来的吧!那个什么赵参军是个什么来头你听说没有?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官吗?”

我摇摇头:“我不过就是个平头老百姓,并不识得什么大官。”

我说的也是实话,确实没听到京城有哪家高门显贵姓赵。

傍晚,还没等到阿娘送饭,邻居廖大媳妇急匆匆叩响了院门,一边敲一边喊,声音慌里慌张:“张顺媳妇!出大事了!你家男人出事了!”

秋雨寒凉,绵绵不尽的下了小半个月,沿河一岸的屋顶墙角最爱生长些湿滑的青苔。

正是这些青苔险些要了阿爹的性命。

屋顶上打滑,正在做工阿爹和另外一个帮工上了房顶,脚下没注意,生生从房顶上摔了下来,此刻人就躺在董家门口,不知生死。

阿娘一听,两眼一翻,直挺挺的向后晕了过去。

夜里阿爹被董府上的人抬了回来,人还活着,只是摔断了腿,昏死过去。

那群人丢下两贯铜钱就离开了,阿娘瘫坐在地上,看着两贯铜钱哭肿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