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安见了他们,心中欢喜,几人躲过了战乱,或许罗家村的人,也活下来不少。
罗老三忙放下怀中抱着的罗小五,把三人迎进屋里,未等坐下,就急忙问道:“二哥,村里的族人,都还好吗?”
郑氏给几人端了碗热汤过来,“二哥,赶了这一路了,先喝碗热汤缓缓乏吧。”
罗怀银接过,说着:“多谢弟妹”,罗怀福三人也忙站起来,“多谢嫂子”,“多谢婶子。”
罗家村离着肃宁城足有三十多里地,以前来城里,罗怀银都是赶着驴车的,这次,三人却是天不亮就出了村子,一路腿着来的,现在天色都彻底黑下来了,才赶到。
几人早上喝了一碗棒子面的糊糊,现在真是又渴又饿,又累。
郑氏又忙去灶间做几样快些的饭菜,给三人填肚子。
屋里,罗怀银说起了罗家村的情况。
“族人都还好,鞑子兵过来的时候,巡逻的铁子哥最先发现了,从小路跑回了村里报信。
村长早就让大家伙准备好了,背了粮食水囊,还有被褥衣裳,就躲进了山里。”
“只是”说到这里几人情绪都有些低落,“村里好多老人孩子,受不住冻,都没了。”
“老大家的小丫丫,也没了。”
他想到自己出生不到二岁的大孙女,心中不禁悲痛。可总算罗家村逃过一劫,没有被屠村,也算万幸了。
罗老三拍拍他的肩膀,安慰着:“二哥,老大两口子年轻,咱们往前看。”那小丫头罗老三也见过,见人就呵呵的逗你笑,衣裳头脸都很干净,家里人伺候的很用心。
罗老三几岁上,罗老头就搬离了罗家村,除了清明寒食,三节两寿,其他时候很少带着一家人回去。
罗家的祖父母去世后,罗老太和大嫂子又不对付,罗老头一家更是少回去。
罗老三对罗家村,除了嫡亲的罗大伯一家,还有近枝的几家,其他的倒是不怎么熟悉。
唏嘘一番,有些伤感,倒也不至于太难受。
罗老三又换了个话题,“二哥,村里的地都种上了吗?”
“种上了,县里发了粮种,上河村的田地还分给我们村一些。”上河村被屠村,活下来的十之一二,整个村子都空荡荡的,安顺县令还安置了不少流民在上河村。
“那就好,二哥种地是把好手,但愿今年老天爷能赏脸。”
提起田地,罗怀银脸色终于见了笑意,
说起田地,罗怀银可比罗老三强了不是一点半点,渐渐的气氛就热络了起来。
罗怀银也提起了此行的目的,“三弟,我看前面的铺子都关着,这是还没开张?”
罗老三:“开着呢,就是现在粮食,肉都少。海子那边听说鞑子也被赶走了,可这一路上太平不太平也不知道,还得打听打听消息,再去拉海货。现在每天开到酉时就关门了。”
看看旁边的三个少年,罗老三主动开口道,“怀福他们还想出来做工,就还留在铺子里。”
罗安听了刚才罗怀银的一番话,却是有了一个念头。铺子里现在生意不温不火的,有小四子那些少年人就够了。
五里镇那边王家的院子已经退了,家宝在庄子这边管着,还雇佣了五个长工。这次春种,也请了短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