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粥渐渐浓稠,罗安把剩下的骨头汤还有馄饨都下到了粥里。
少年看了看锅里的馄饨,轻轻的说了声“多谢。”眼里多了一丝亲近。
少年走到旁边的巷子里,不一会就带了一群小乞丐过来。
小乞丐们也不争不抢,一个一个的盛了粥,又一人分得了一个馄饨。最大的那个少年乞丐把碗里的馄饨放进了豆丁小乞丐的碗里。
摊子旁那个摆摊的书生见此情景,眼中多了一丝赞许。
一日的生意做完,少年帮着罗安把车推到了青石巷口,迟疑着开了口。
他说:“东大坝讨生活的人为多,干的都是力气活。馄饨美味却不顶饿,肉做的吃食也不便宜,他们宁愿把钱攒下来,给家里买块肉,孩子老人一起吃。”
“若是要做这些苦力的生意,要卖些他们吃得起的吃食。”
罗安听了少年的话,一拍脑袋。
枉她多活一世,还不如少年通透,真是蠢呐!
罗安得了少年的提醒,第二日就做了白菜馅粉条的三和面的发面大包子,馅里加了一点肉糜和小虾米,三和面兑了少许的白面,看着透亮又暄软。
她还特意熬了一锅粘稠的杂粮粥。
少年和小乞丐们嘀咕了几句,小乞丐们四散而去,他们最知道怎么散播消息,罗安摊子上的人渐渐比往日还多了起来。
出门吃早食的祁老头闻着那面香气也要了一个,咬一口包子,干香干香的,在喝上一口馄饨汤,一路舒服到了心里。
陈大叔比着大拇指道:“安丫头这手艺,是这个。我那婆娘做个馒头,不是开了花,就是硬的硌掉牙,赶明让她来和安丫头学学,安丫头可得教教你婶子。”
罗安笑着应好。
罗安闲时就去看那摊子上的先生写字,他也不是天天来摆摊,偶尔出来摆摊,有人让他写书信,他都不厌其烦的听着人唠叨,再自己整理成书信,写下来,读给人听。
若是有那穷苦的,给上他一个鸡蛋,他也耐心的给人写书信。
那日,一个年轻的妇人,拉了个孩子来,“先生,孩子爹早年间就征兵役走了,我这娃子生下来他还没见过。先生给我男人的书信里,说说孩子的样貌,让他也知道孩子的长相,欢喜欢喜。”
先生笑呵呵的应着,提笔轻描,矮桌前的小孩子的模样跃然纸上,神态都一模一样。
那年轻妇人欢喜的很,谢了先生,拿着画像和书信喜滋滋的走了。
罗安见了也钦佩不已。
罗老三是上过两年学堂的,只是后来罗老太说他不若老四聪明好学,白白浪费束修银子,于是就辞了学堂的先生,先是在家里做活,再大些就在外四处做些零工。
他是羡慕读书人的。他的第一个孩子没保住,有了罗安平安出生,就格外珍惜。每日做工回来,会教她读书写字算数。
只是他会的也不多,罗安学的自然不多。
今日见了先生几笔下去,生动灵活,心里羡慕不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