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侧妃的声音始终萦绕在耳畔。
这些时日的交往,这个声音仿佛为他拨开了云雾,指明了方向。
他逐渐想明白了,仇恨不应建立在让一个家族灭绝另一个家族的目标之上,否则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真正的复仇之道,应该是比拼哪一个家族能在正道上行得更远,更能为民谋福祉。
侧妃离经叛道的原话是:“你们这些大家族,掌握了那么多资源,就该推动历史的进步,让丑恶被历史所淘汰。若都是用屠刀互相厮杀,那彼此又有什么差别?”
这句话对罗子昂而言,振聋发聩。
争取民心所向,行磊落大道,这才是复仇的正途。
原来自己狭隘了。
神游之际,手中的笔无意间在纸上滴落了一个墨点,罗子昂回神,只觉得心头一阵发烫。
他揉了揉眉心,试图重新凝聚心神,可那个声音,那一句话再次于耳畔响起。
“我和王爷只是合作。将来我要离开王府。”
这几日,每每他顿悟感叹之际,这句话总会不合时宜的纠缠入脑,让他心神震荡。
自己对侧妃应该只是敬重,大仇未报,前路艰难,不能也不该有杂念啊。
凝神,静心!
罗子昂狠狠揉了揉眉头,放下手中笔,将面前的宣纸揉捏成团,正要丢弃。突然一阵寒风吹入房内,案上灯火摇曳。罗子昂猛一抬头,却看到面前正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倩身,不觉呆住。
“你怎么!”
他浑身一颤,烛火晃动间,眼前场景也蒙着一层寒雾,罗子昂只以为是在做梦,下意识伸手想去触碰那道身影,急着分辨这是真还是幻。
“罗先生,我家娘娘有急事寻你来了。”
清脆的喊声惊醒梦中人,罗子昂快速缩回手,顺势将另一只手中的纸团丢出,全无往日镇定。
“罗先生,你还好吧?”
【为爱发电之学习笔记】
古代女子死磕礼仪能做到什么程度?
《谷梁传·襄公三十年》中记载了宋共姬(又称伯姬)在火灾中坚守“妇人之义”宁愿被烧死也不出门的故事:
“五月甲午,宋灾。伯姬之舍失火,左右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右又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保母不在,宵不下堂。’
遂逮乎火而死。”
《列女传》也记录了这个故事,还为伯姬演绎了一段死前宣言:
“伯姬曰:‘妇人之义,保母不在,宵不可下堂,越义求生,不如守义而死。’遂逮于火而死。”
没有保姆(傅母)陪同,晚上绝不独自出堂屋。如此宁死不屈的恪守妇道,让人……
不过,与伯姬同处春秋战国时期,也不乏固守心中之道义,宁可被烧死或饿死的男人。
也许在先秦,那个生命十分脆弱的时代,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乃寻常之道,无论男女都可以为了一个让现代人无法共情的理由,被饿死或者烧死。同样,那个时代也有从心所欲,活得洒脱的男男女女。
可是到了后世,男子的天地依旧广阔,但女子的道义却愈发狭窄。为什么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