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月。
襄阳,大将军府,议事堂。
刘表高坐主位,暗卫统领刘勇在他侧后侍立。
尚书令刘先、督察御史王朗、枢密使蒯越、兵部尚书贾诩、礼部尚书管宁、工部尚书刘晔以及枢密副使徐庶、张济、兵部侍郎周瑜、礼部侍郎邴原等中枢官员按照职务高低两边分坐。
大将黄忠、蔡瑁、太史慈、陈到等亦列席会议。
刚实行三省六部制时,大将军府上下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但经过几个月的磨合,随着三省六部制的全面推开,从中枢到地方,办事效率明显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待众人聚齐,行礼坐定,刘表让刘勇将相关文书分发众人。
众人详细翻看摆在自己面前的文书,时不时与身边的同僚交流几句。
少时,管宁阅毕,将文书交给邴原,又与邴原讨论了一番,便抬起头来目视刘表。
刘表问道:“管尚书,你怎么看?”
管宁对刘表拱了拱手,言道:“回大将军的话,宁以为这两件事都不难办。
石军师拟请向夷州派遣文士教化土人,派遣农人教导山夷耕种,都可谓善策。
然,夷州荒蛮之地,条件艰苦,只怕愿去者不多。”
刘表见其神情自若,知其已有主意,便问道:“依幼安之见,该当如何?”
管宁说道:“适才邴侍郎提了个建议,宁觉得可行。”
“不知根矩(邴原字)有何高见?”刘表笑问道。
管宁道:“邴侍郎建议,愿往边远荒蛮之地任职者,考功政绩双倍计算!农家愿往者可授以吏职。”
刘表眼睛一亮,问刘先道:“始宗,你意下如何?”
刘先笑道:“大将军若行邴侍郎之策,寒门士子与农家愿往者恐不在少数,主公可着人细细挑选,择优选拔。”
刘表笑道:“既如此,就依根矩之策吧。文士选拔就交给礼部去办,农家之事就交由地方上去办。
督察院也要全程参与,务必把事情办好。”
王朗、管宁、邴原三人忙起身应诺。
刘表又望向管宁,问道:“这第二件事……?”
管宁拱手笑道:“一封书信而已,宁回去就写。不过……”
刘表笑问道:“幼安有话,但讲无妨!”
管宁道:“若有大将军附书一封,岂不更好?”
刘表抚须笑道:“幼安言之有理,某也修书一封,用印之后,一并交于你手。”
管宁连忙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