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4章 军情,荐子(1 / 2)

待高顺走远,刘表忽然说道:“也不知顾元叹的船造得怎么样了,要不要再调拨一批人手给他?”

刘琦道:“元叹大才,必不会辜负父亲所望……”

“八百里加急,阻我者死!八百里加急,……”

一阵喊声伴随马蹄声由远及近,踏踏而来。

待声音转过街角,一名骑卒腰插黄旗,已策马奔到刘表父子面前。他勒住马绳,滚下马来。

门外值守的士卒迅速上前,一人扶住将要坠地的骑卒,一人接过信囊,双手交到刘表手中。

刘表让士卒带那骑卒去院中休息,看那信囊正面,却是从武陵发来。

他从信囊中取出军报,检查了火漆,便打开来看。

刘琦凑到刘表身旁,与刘表一起看那军报的内容。

军报上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是经过阚泽的努力,在斩了金旋之后,蛮军撤围并退至山上扎营,却仍不愿收兵。

二是沙沐尘提出,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该族要与大将军府联姻!

三是沙沐尘要求将蛮军纳入大将军麾下,并恳请大将军出兵帮助其夺回牂牁祖地!

事关重大,太史慈与阚泽都不敢擅专,为防因迟生变,请大将军速派少主刘琦到武陵主持此事!

看罢军报,父子二人对望一眼,脸上都是凝重之色。

联姻倒不是什么大事,在当世也是常见。

然而牂牁郡属于益州,乃是刘璋的地盘儿!

二人忙返回府中,取出地图,细细观看。

只见从武陵到牂牁尽是山地,只有几条溪水相连,那些溪水虽常年流淌,但因地形复杂,根本无法行船。

刘表面现难色。

山路行军不仅道路曲折难行,粮草运输也是难事。

这也是刘琦在打下江东、汝南之后并未马上图谋川蜀的原因。

哪怕是借助长江水运,要从水文复杂的三峡行船,也受诸多条件限制。

无论古人将川蜀之地描绘得多么美好,又是沃野千里,又是人口众多,谁都不能否认,在东汉末年,这里就是个进出两难之地!

山路难行,川江惊险!

一遇战事,两地之间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相互救援!

故,历史上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分别在益州和荆州设立了相对独立的两大军事集团。

刘表、刘琦父子思来想去,皆不得法,便遣人将蒯良、贾诩、徐庶、黄忠、陈到、赵晟、张济张绣叔侄等请到府中商议。

张济、张绣叔侄在贾诩的劝说下归附刘表。

为表诚心,张济决定将穰城、汝南数县之地和一万袁术降军都交给徐荣,并让侄子张绣带着本部一万西凉铁骑、五千步卒进驻襄阳大营,听刘表的号令行事。

对于他叔侄二人来说,这也算是比较好的归宿了。

他二人皆是统兵之将,手下又无治政之才。

汝南数县加上穰城不过半郡之地,养这一万五千军卒仍是十分困难。

特别是骑兵,粮草消耗数倍于步兵,总仰仗刘表供应粮草终归也不是长久之计。

特别是贾诩对张济的灵魂三问:

将军叔侄可有称雄一方之能?

将军叔侄可有争夺天下之志?

将军可曾为这一万五千家乡子弟考虑过长远?

贾诩的前两问可谓晓之以理,要有那能耐你会被赶得到处跑?

后一问则是动之以情,你对得起家乡父老的信任和这些弟兄们的追随吗?

何去何从?

叔侄二人并没犹豫多久,天下皆视他叔侄为李傕、郭汜之流,唯有刘表父子以诚相待。

于是决定趁刘琦大婚,他叔侄先借贺喜之名来襄阳向刘表说说归附之意,表个忠心。

只要人家点个头,这事儿便算成了!

刘表、刘琦大喜过望,便留下二人多待几天,也正好赶上这次军议。

众人来至堂上,看罢军报,便围着中间大几查看地图。他们边看边思考,时不时交流几句。

张济叔侄初时并不适应,过了一会儿,便觉得围图论战比以往的那种两边跪坐的形式要实用得多。

良久之后,黄忠对刘表说道:“山地作战倒不必考虑兵员的问题,彭虎的山越军与叔至的交州兵都可胜任,但山中粮草转运困难却是如何解决?”

众人也正思索此事,然而皆无办法。

陈到习惯性地仰头思索,眼光正好掠过张绣,脑中忽然灵光一闪。

他对众人笑道:“我倒有个办法,虽然不如平地和水路运输,却也比人拉肩扛要方便不少。”

刘表忙问道:“叔至有什么办法,快请讲来!”

陈到笑道:“主公,末将方才看到张绣将军,便想到他那一万铁骑!有如此精兵强将,何需我那数千交州矮马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