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城中,这段时间也是人心惶惶。
大家都对官渡的战事议论纷纷,鲜有人看好曹操,都觉得袁绍大军压境拿下许昌已经为时不远了。
那么到时候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负隅顽抗、据城死守,等着袁绍的数万兵马前来攻城。
一种是开城献降、免遭涂炭,到时候袁绍会以和平的方式拿下许昌。
除了那些武将和曹操的心腹,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后者的发生。
所以很多人都暗中与袁绍有书信往来,想在袁绍拿下许昌之前,与袁绍搭上关系,给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
夏侯惇带着为数不多的一些老兵兢兢业业地守卫着城防,甚至连睡觉时都要睁开一只眼睛。
文臣方面,荀彧依然是作为中流砥柱来主持大局。
郭嘉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静静地关注着前方的战事。
关羽的突然离去,更加让许昌的局势雪上加霜。
感触最大、印象最深的人,当然是荀彧。
此前曹操调兵遣将,几乎把所有主力部队和猛将都调到了官渡,也使得许昌城一下子变得十分空虚。
荀彧怕关羽图谋不轨,所以故意去找他,跟他说了一些旁敲侧击的话。
虽然荀彧口口声声说,是朝中一些老臣在蠢蠢欲动,但关羽毕竟是做贼心虚。
最后关羽还是觉得荀彧是在指桑骂槐,他生怕荀彧回头汇报给曹操,于是便带着貂蝉逃离了许昌。
其实荀彧虽然是嗅出了一些味道,但他根本就没打算把关羽的心思告诉曹操。
毕竟关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反叛行动,荀彧手里也没有任何的证据,只是凭着他的直觉。
再者说,一旦告诉了曹操的话,必然会使曹操与关羽之间产生罅隙。
眼下大敌当前,如果内部再不能团结一致的话,只能是白白便宜了袁绍。
荀彧向来深明大义,绝不会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但关羽却觉得自己的心思被荀彧识破了,后面的处境将会变得十分危险。
荀彧与曹操共事多年,是曹操的心腹重臣。
等曹操回到了许昌,荀彧肯定会一五一十地向曹操汇报一番。
关羽怕自己有危险,更怕自己失去貂蝉。
毕竟两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一起。
幸福来之不易,又岂能坐以待毙?
关羽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逃离了许昌。
荀彧感到十分惆怅,因为关羽的突然背叛,跟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果那一晚荀彧不跑到关羽那里,不跟他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关羽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就离开了。
可如果荀彧不那样做,就会更危险。
当时许昌空虚,关羽武艺高强,手下又有部曲,一旦他真的鬼迷心窍了,后果将不堪设想。
荀彧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只好出此下策。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有些人注定了是不可能成为同道、同僚。
阴差阳错也好,机缘巧合也罢,总之就是没有缘分,冥冥中自有安排。
这日傍晚时分,荀彧还在百感交集、唏嘘不已,曹操的书信送了过来。
荀彧拆开火漆封缄,一看的确是曹操亲笔所写,便在烛光下仔仔细细阅读起来。
看完了一遍之后,他又看了一遍,拿着信笺的手臂垂放在腿上,仰头思忖起立。
原来大家议论的没错,官渡战场上确实不容乐观。
我军不但伤亡惨重,粮草辎重也眼看着就消耗殆尽了。
所以曹操想退兵,回到许昌严防死守。
虽然曹操在信中表面上是征求自己的意见,但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他是十分渴望撤兵的。
之所以写信过来,曹操只是想得到自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