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接到消息后,故意拖延了几个时辰,再大张旗鼓地派出众多人马前去追杀曹操。
故意不想追杀曹操,又哪里能追得上,董卓这样做只不过是虚张声势,让大家都知道曹操造反了。
曹操先回到老家,变卖家产招兵买马,迅速组织起一支队伍,然后又带着这支队伍前去投奔袁绍。
袁绍见曹操来投,简直喜出望外、激动不已。
他们自小在一起长大,袁绍非常了解曹操,知道他博学多才、深谙兵法,由他加入讨贼联军,必然又平添了几分胜算。
最后,袁绍共聚集了十八路人马,组成一支数十万的关东军。
会盟当日,由曹操宣读讨贼檄文,大家饮酒盟誓,“有渝此盟,俾坠其命”。
各路诸侯都是袁绍召集过来的,他也理所当然地被推举为盟主。
曹操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离开董卓多日,想必董卓也一定在朝思暮想、翘首以盼着自己的消息,应该立即向他汇报一些情况。
可是该汇报点儿什么呢?
孙子有云: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曹操看到盟军兵马众多、声势浩大,大家刚刚会盟,必定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此时最好避其锋芒。
于是曹操找了块破布,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下“趋利避害”四个十分潦草的大字,又派心腹星夜送往赶往洛阳,亲自送到了董卓手里。
董卓接到曹操送来的密报,先是一阵激动,自己终于在敌营成功安插了一个眼线。
紧接着他就皱起了眉头,这个趋利避害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曹操此时具体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董卓独自反复揣摩,也不解其中奥义,只好找来几个心腹智囊,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最后一致认为,敌军声势浩大,不日即将攻打洛阳,而洛阳地处中原,一旦战事打起的话,无险可守四面受敌,实在不是一座坚城。
而董卓的心腹都来自西凉,有道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大家在洛阳生活了一段时间,都十分思念自己的故土。
董卓带来的西凉军毕竟是外来人,与当地官民格格不入是在所难免的事,时间一长便经常发生摩擦。
西凉军本就生性野蛮,又遭到排外,所以经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董卓与自己的几个智囊探讨了整个一晚上,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退兵至关中。
一者,那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昔日汉高祖刘邦本想定都洛阳,却被张良说服,改为长安。
二者,董卓的西凉军大多来自关中,大家对那里的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
三者,结合曹操趋利避害这四个字,也只有退守关中最合适。
董卓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决定离开洛阳退往长安。
绝不是退兵,而是要迁都。
退兵的话,意思是董卓带着西凉军跑了,把朝廷和皇帝都留在洛阳。
最后袁绍带着人马去了,大家纷纷加官进爵,再整顿兵马奉旨讨贼。
而迁都就不同了,迁都是把皇帝和文武百官以及值钱的东西通通带走。
这样一来董卓就还是朝廷丞相,还是名正言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远在千里之外的曹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本是想让董卓先尽量避免跟盟军正面交锋,却阴差阳错地把大汉近二百年的都城化为了一片灰烬。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