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2章 去扬州(1 / 1)

“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大兄准备办一份报纸,就像京报似的,不过是给普通人看的。报道一些实事,如大明舰队海外归来,泰兴王进京送银子等,吾想大家也爱看,要是找几个文人润润墨更好。”朱以潢叹道。

“大兄,南方文人多,不如去南方找找。”朱春梅灵机一动。

“大妹聪明,咱家军师。”

“讨厌,别逗我了。”

也许应该去南方看看江南的风土人情,朱以潢办完通关文书。1622年9月10日,带着20亲卫走漕运下江南。

明末,南方商人做大,贪得无度,又不愿交税,忽悠崇祯对商人免税,这还了得,商人越来越有钱,兼并的土地越来越多。最重要的是这些商人鼠目寸光,海外那么多无主的荒地不去占,就会窝里抢,哪怕小琉球也有很多土地可以开发。记得崇祯时浙江茶税6两银子,崇祯穷的求爷爷告奶奶都求不来军费。

有人说明末税收潜力上亿两,应该属实,本应该朝廷的关税,仅郑芝龙每年收取达千万两。等到清兵打到江南时,顾炎武发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声音,我看到的是江南人在南方沦陷时集体发出的后悔与自责。明朝时皇帝求不来军饷,而康熙、乾隆数次下江南,扬州盐商每次慷慨解囊上千万两,后来这些盐商被搜刮完毕,全部没落,扬州也一蹶不振,繁华不在。着名盐商鲍志道为例,仅仅他个人在世期间,就先后向乾隆“捐纳”了2000万两白银和12万石粮食。徽商巨富江春为例,乾隆六次下江南,江春都参与了迎送和接驾,其一生共向清廷“捐纳”多达1120万两白银,因捐不起死后被抄家。盐商被逼捐食盐涨价,百姓买不起盐只能淡食,就是原始社会也吃得起盐啊。明朝盐价平时七八文,明末高一点30多文。而清朝平时50文,战乱更高,所谓的康乾盛世应该是满人的盛世,其他人的苦难。

就在泰兴王快到京城时,朱以潢来到扬州。

扬州是江南比较大的一座城市,历来富裕,很多文人墨客为之流连忘返。写下了优美的诗篇,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徐凝的“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千古名句,这些都是描写扬州最为唯美的诗句,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到当时文人对于扬州的喜爱。

扬州自古繁华,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是文人最向往的一个地方。关于扬州的诗描写的都极为生动,也无比的唯美,诗人们可谓是别出心裁,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赞美扬州,从而也使得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扬州。

自古江南出美女,扬州美女甲天下,赵飞燕赵合德等太多了,这也是很多文人之喜爱扬州的另一个原因。扬州女子,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立马能够把人的心都融化。尤其是在杜牧的诗作中,那更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把扬州这个地方的美女描绘的活灵活现,读来更是令人神往。

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扬州一女子因为貌美,令状元郎醋意大发,连写诗都带着浓浓的醋味传遍天下。这个状元郎便是钱福,钱福之所以有名,不光是其为状元,还有其写诗也很出名,明朝人并不怎么看重诗词,流传的多是四大名着、金瓶梅、三言二拍等长短篇小说。钱福的一首诗大家基本都听过,“《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福的一则风流韵事亦流传至今,33岁的钱福致仕后,有朋友对他说:“与谦兄,扬州有一位张姓歌姬美丽动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兄作为状元公,应该去见见,说不定能俘获美人芳心。”

钱福整理行囊前去扬州,到了后,得知佳人已嫁与盐商为妾。觉得已经来了,不能白跑一趟,专程到盐商家登门拜访。盐商得知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公钱福,不敢怠慢,设宴款待。钱福在酒席之上,借着酒意提出要见新夫人。

新夫人得知状元公上门,也想见识一下状元公的文采,特意打扮一番,身穿一件淡雅的裙子,前来为之斟酒,钱福一见果然倾国倾城。新夫人拿出绫帕,请钱状元题诗。于是钱福即题道:“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钱福越看新夫人越吃醋,吾堂堂状元公竟不如一小小盐商,气极而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