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7章 孔子的政治困局:从鲁国到卫国,一位圣贤的无奈与坚守(2 / 2)

孔子于是到了陈国,住在司城贞子家里。一年多后,吴王夫差攻打陈国,夺取了三个城邑后离开。赵鞅攻打朝歌。楚国围攻蔡国,蔡国迁都到吴国。吴国在会稽山打败了越王句践。

有一只隼鸟落在陈国的朝廷上死了,箭矢穿透了它,箭矢是楛木做的,石头做的箭头,箭长一尺有余。陈湣公派使者去问孔子。孔子说:“隼鸟来自远方,这是肃慎人的箭。从前武王攻克商朝,打通了与九夷百蛮的道路,让他们各自带着贡品来贡献,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于是肃慎人贡献了楛矢和石砮,箭长一尺有余。先王想要展示他的美德,所以用肃慎人的箭分给了大姬,配给了虞胡公,并封在陈国。把珍宝玉器分给同姓的人,表示亲近;把远方的职务分给异姓的人,让他们不要忘记服从。所以把陈国分给了肃慎人的箭。”试着在故府中寻找,果然找到了。

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正值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两国轮番攻打陈国,吴国也侵犯陈国,陈国经常受到攻击。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这些学生狂妄而简单,追求进步却忘记了初衷。”于是孔子离开了陈国。

经过蒲地,正逢公叔氏据蒲反叛,蒲地的人阻止了孔子。孔子的弟子中有名叫公良孺的,他用自己的私车五辆跟随孔子。公良孺人长得高大,有勇力,对孔子说:“我以前跟随先生在匡地遭遇过困难,现在又在这里遇到困难,我的命已经够苦了。我和先生再次遭遇困难,宁愿战斗而死。”他们打得很激烈。蒲地的人害怕了,对孔子说:“只要您不去卫国,我们就放您走。”他们与孔子盟誓后,放孔子从东门离开。孔子于是前往卫国。子贡问:“盟誓可以违背吗?”孔子说:“这是要挟下的盟誓,神明不会听从。”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很高兴,亲自到郊外迎接。他问孔子:“蒲地可以攻打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们认为不可以。现在蒲地是我们用来对付晋国和楚国的,如果我们攻打蒲地,恐怕不合适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死志,妇女有保护西河的决心。我攻打的对象不过是四五个人。”灵公说:“好。”但最终没有攻打蒲地。

《孔子流浪记》通过讲述孔子及其弟子们在流浪途中的遭遇,展示了孔子在困境中的智慧与坚韧。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孔子生平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充满人生哲理的启示录。

孔子在遭遇司马桓魋的迫害时,表现出了非凡的冷静与坚韧。他坚信自己拥有上天赋予的德行,桓魋无法对他造成实质性的伤害。这种信念使他在困境中保持坚定,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在郑国,孔子独自站在城东门,疲惫不堪,像条丧家的狗。但他对于自己的外貌并不在意,反而对那位形容他的人产生了兴趣。他认为,一个人的外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德行。这种豁达的心态,使他能够在困境中保持乐观,不断前行。

在陈国,孔子住在司城贞子家里,见证了吴王夫差攻打陈国、赵鞅攻打朝歌、楚国围攻蔡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不仅关注国家大事,还关注民生疾苦。他通过解读隼鸟落在陈国朝廷上的死因,揭示了历史的奥秘,体现了他的博学与智慧。

在困境中,孔子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他在陈国住了三年,尽管晋国、楚国和吴国轮番攻打陈国,但他仍然坚守信念,传播道德与智慧。然而,他也意识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适合他们继续前行。于是,他决定离开陈国,寻找更合适的地方传播自己的思想。

在返回的途中,孔子再次遭遇困境,蒲地的人阻止他们前行。但孔子并没有屈服,他与弟子们并肩作战,最终成功离开蒲地。在这个过程中,孔子展现了他的勇敢与坚毅。

最后,孔子来到卫国,得到了卫灵公的赏识。尽管灵公最终没有采纳孔子的建议攻打蒲地,但孔子在卫国的这段时间里,仍然努力传播自己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孔子流浪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传播智慧与道德的孔子。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正是这种坚韧与智慧,使他成为了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传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