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寻仙行》:追逐仙药,探寻永生的奇幻之旅
于是始皇就开始东游海上,行礼祭拜名山大川及八神,寻找羡门仙人之类的存在。八神自古以来就有,有人说是太公开始祭祀的。齐国之所以为齐,是因为齐国与天相齐。关于八神祭祀的起源已无从得知。八神分别是:一是天主,祭拜天齐。天齐的位置在居临菑南郊山下的天齐渊水处。二是地主,祭拜泰山梁父。因为天喜欢阴,所以必须在高山下进行祭祀,而在小山上称之为“畤”;地是吉祥之所,所以必须在沼泽中的圜丘进行祭祀。三是兵主,祭拜蚩尤。蚩尤所在的地方是在东平陆监乡,也是齐国的西境。四是阴主,祭拜三山。五是阳主,祭拜之罘。六是月主,祭拜莱山。这些山都位于齐国的北部,靠近勃海。七是日主,祭拜成山。成山的斗口朝向大海,位于齐国的东北角,以迎接日出。八是四时主,祭拜琅邪。琅邪位于齐国的东方,是岁首之地。每个神都有各自的牢房进行祭祀,而巫祝们所损益的珪币各不相同。
自齐威、宣的时候起,驺子等人开始论述五德的转运,直到秦始皇时齐国人将这一理论上报,所以始皇采纳了它。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都是燕国人,他们追求仙道,形体消解,依附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各国,但燕齐海上之方士无法传授其术,于是以此为起点,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妖怪、阿谀奉承之徒,数不胜数。
自威、宣、燕昭派人入海寻找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其位置在勃海中,离人类并不遥远;但是一旦遭遇困厄,船只就会受到风的引导而离开。据说曾经有人到达过那里,仙人和长生不老的药物都在那里。那里的动物全部都是白色的,黄金和白银建造的宫殿金碧辉煌。但是,未到达之前看不见,只能望见如云;等到到达之时,三神山却潜藏水底。经过之时,风就会将人带走,终究无法到达云处。历代君主都为此心生遗憾。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到了海上,方士们讲述的事情数不胜数。始皇自以为到了海上,但担心没有到达,于是派人带了童男童女入海寻找。船只在海中穿行,但因为风的解释,说还没有到达,只是望见而已。到了明年,始皇再度游海上,到了琅邪,经过恒山,回到上党。之后三年,游碣石,考察海上的方士,回到上郡。之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继续登上会稽山,顺路畅游海上,希望能够遇到海中三神山的仙药。可惜没有遇到,最终返回时崩塌于沙丘中。
这篇《寻仙行》,讲述了始皇帝寻找神山和仙药的探险故事。通过对八神及其祭祀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求助。而驺子等人的五德理论和燕齐海上方士的故事,则揭示了当时人们对阴阳之术和仙道的渴望与追求。
作者引入了蓬莱、方丈和瀛洲这三座神秘的神山,给予读者充满想象力的空间。神山的位置虽然微妙难寻,但其中蕴含着仙人和不老药物的传说,引发了人们对永生不老的渴望。尽管历代君主曾多次探寻,却无一成功,这种无法达到心愿的遗憾印刻在每一位君主的心中。
在始皇统一天下后,方士们向其讲述了种种关于海上的神奇事物,使得始皇对探秘之路更加坚定。他命人带童男童女入海寻找,但最终并未找到目的地。始皇每一次的探险都伴随着失败和失望,最终返回时甚至崩塌于沙丘中,给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无奈。
整个故事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奇幻的探险画卷。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构建了这一场别具魅力的寻仙之旅。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对超越人类力量的追求。
《寻仙行》以其奇幻的题材和深刻的寓意,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人对仙道的向往,同时也能够反思人类对自然力量的追逐和心灵的寄托。这部作品既具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体验。
177、始皇帝的祭祀与神灵信仰:秦朝的法度与盛衰
始皇帝在位第二年,东巡到碣石,并继续往海南,经过泰山,到达会稽,都进行了祭祀仪式,并在始皇所立的石碑旁刻写了始皇的功德。然而,秋天后,诸侯发动叛乱反对秦朝,经过三年,二世皇帝被谋杀身亡。
禅位后的十二年,秦朝灭亡。儒生们因秦朝焚毁诗书,诛杀文人士子,百姓对其法度不满,天下人都背离秦朝。他们传言说:"始皇上泰山时,遭遇暴风雨,无法进行封禅。"这样的谣言是无法无德却执政的吗?
古代有三代皆在河洛之间,所以嵩高被尊为中岳,而四岳各在其方位,四大水系都在山东地区。到了秦朝称帝,都迁都咸阳,那么五岳和四大水系都集中在东方。从五帝到秦,兴盛和衰落时期不一,名山大川或属于诸侯,或属于天子,它们的祭祀仪式因时代不同而有所损益,无法一一列举。秦朝统一天下后,命祠官奉上天地名山大川和神灵的祭品,作为一种排列顺序。
于是自殽向东,有五座名山和。两条河流分别是济河和淮河。春天以脯酒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然后是泮冻,秋天是涸冻,冬天是塞祷祭祀。祭品使用一头牛犊,牢房和珪币各有不同。
自华山以西,有七座名山和四座名川。华山、薄山,薄山即衰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山,渎山,渎山就是蜀山。四条河流分别是黄河、沔河、湫渊和江河,进行祭祀的地方也不尽相同。同样遵循春秋泮涸祷塞的循环,如东方的名山和大川。牲畜使用牛犊,牢房和珪币也各有不同。而四大冢:鸿冢、岐山、吴岳、岳山,都有丰收祈禾的仪式。
陈宝节来进行祭祀,河水中加入了尝醪。这些都在雍州的领土范围内,靠近天子的都城,所以增加了一辆车,四匹骏马。
霸水、长水、沣水、涝水、泾水、渭水这些都不是大川,靠近咸阳,设置了山川的祭祀,但没有加入其他仪式。
汧河、洛河这两个渊源,鸣泽、蒲山、岳鞚山等一些小山川,也进行年度的祷塞泮涸祭祀,仪式不必相同。
而在雍州,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等等,共有一百多个庙宇。西部也有数十个祠庙。湖中有周天子的祠庙,下邽有天神庙。沣、滈有昭明和天子辟池。于、亳有三社主和寿星的祠庙,而雍州的菅庙也有杜主。杜主是周朝的右将军,在秦朝境内是最小的鬼神。各庙都按照岁时进行祭祀。
秦朝的祭祀与神灵信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与文化特点。在秦始皇的统治下,秦朝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并借此凝聚国家的统一力量。然而,秦朝的法度和政策导致了百姓的不满和反抗,在二世皇帝的谋杀以及十二年后的秦朝灭亡中可见一斑。
秦朝的封禅仪式和名山大川的祭祀展示了国家的权威和统一规划。从祭祀仪式的不同地点、不同牲畜和祭品的使用,可以看出秦朝对大地、山川以及神灵的敬畏之心。这些祭祀仪式的形式和内容因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的盛衰。
然而,在古代社会中,宗教和祭祀往往与政治紧密相连。秦朝对神灵的崇拜也成为了加强统治和控制百姓的手段。儒生们对秦朝的不满和谣言的传播,反映了民众对于始皇帝的统治的反感与不信任。这种反叛和背离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文章透露出对于古代社会中宗教、政治和文化的相互影响的思考。秦朝灭亡的背后,既有政治的错误决策,也有社会对于强权统治的不满和抗争。中岳和四岳、五岳和四大水系的祭祀,说明了古代社会中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地位的体现。而庙宇和祠庙的存在,表明了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和敬畏之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