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封禅祠:繁星拥护,尊崇天地
封禅祠,夜晚有光芒,白云在白天时在封禅的地方升起。
天子封禅归来,坐在明堂上,群臣上表贺寿。于是下令给御史:「朕身世渺小,承受至尊,恐惧责任。由于德行不高,不精通礼乐。为了修祀泰一,仿佛有光亮的景象,箓像出现,感受到了怪物的震撼,欲止而不敢,于是登上泰山,到达梁父山,然后庄严地封禅。从此以后,享受了士大夫们的赞美,赐予民百户牛一只、酒十石,给予八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布帛两匹。博、奉高、蛇丘、历城等地,不需要缴纳今年的租税。宽恕天下,如同乙卯年的赦令。经过的地方不得再次征收。事情发生在两年前的,都不要处理。」又发布诏书说:「古代天子每五年进行巡狩,行泰山之礼,诸侯贵族有朝拜泰山的地方。命令诸侯在泰山下各治建府邸。」
天子已经封禅泰山,没有风雨侵扰,但方士们又说蓬莱诸神山似乎可以达到,于是上皇欣喜庆幸可能能够遇见它,再次东行至海上观望,希望能够遇见蓬莱。奉车子侯却突然病倒,一天之内去世。于是上皇便放弃了,继续沿海北行,到达碣石,巡游辽西,沿北边一直到九原。五月份,返回甘泉。有官员称宝鼎改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那年秋天,东井出现了一颗星茀。十几天后,三能也出现了一颗星茀。占卜家王朔说:「只有我独自见到了星辰如葫芦一样升起,一会儿又消失了。」有官员说:「陛下修建了汉家的封禅,上天回报了恩德的星云。」
第二年冬天,郊雍五帝回来,举行祭礼祀泰一。赞飨词说:「德行的星辰昭示光彩,休祥的光明闪耀。寿星重新出现,光辉照耀。信征的星辰昭示,皇帝虔诚地拜谢泰祝之饭食。」
第二年春天,公孙卿说见到了神仙东莱山,好像是见到了天子。天子于是前往缑氏城,拜公孙卿为中大夫。然后继续前往东莱,停留了几天,但没有看见任何神秘的事物,只看到了大人的痕迹。又派遣方士去寻找神怪,采集草药数千种。那年发生了旱灾。于是天子在没有名字的地方祷告着万里沙,经过泰山上馆过,返回到瓠子,亲自视察河堤,停留了两天,然后沉没祠庙离去。派遣两位卿封堵河水,使河流改道,恢复大禹的功绩。
当时已经灭掉南越,越国的人说:「越国人民崇信鬼神,祭祀鬼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古时东瓯王尊敬鬼神,寿命长达一百六十岁。后世人荒废了祭祀,所以衰弱了。」于是命令越巫立越祝祠,立安台而不立坛,祭祀天神上帝和百鬼,以鸡卜问卜。上皇相信,越国祭祠鸡卜开始使用。
很多人对于古代的封禅祭祀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篇文章为人展现了封禅祠的神秘而庄严的场景。封禅祠在夜晚散发出光芒,白天升起的白云更增添了神秘感。天子封禅归来,群臣沐浴在封禅的荣耀中,封禅的意义与象征无疑更加凸显。
封禅祠的重要性在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天子作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他的封禅不仅代表着自己个人的荣耀与光明,也牵扯着整个国家与民众的幸福。封禅之后,赐予民百户牛、酒,以及布帛给予老人,显示了封禅仪式的庄重与慈善之心。
文章还提到了蓬莱诸神山的传说,上皇因此再次东行,希望能够亲眼目睹这个神秘的地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一点给人带来了一些思考,封禅祠固然神圣,但并非所有愿望都能够得到实现。命运无法被完全左右,有时我们只能接受现实,珍惜眼前的一切。
读完这篇文章,让人对封禅祠增加了更深的理解与敬意。封禅祠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份对天地间力量的崇敬与致意。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机会,感恩身处的时代与环境。
131、追寻神明的古代智慧与信仰之旅
公孙卿说:“仙人可见,但上往常太匆忙,所以无法见到。现在陛下可以观测,比如在缑氏城放置供奉品,神仙应该能够来。而且仙人喜欢居住在楼阁中。”于是皇上下令在长安修建蜚廉桂观,在甘泉修建益延寿观,让公孙卿负责准备物品等待神仙的到来,并建造通天台,在始扩建各宫殿。夏季,出现了芝生殿来保护内部。皇帝还为了治理河流,兴建了通天台,如果有光云出现,则发出谕令说:“甘泉旱地上长出了九茎的芝草,赦免天下,不要再进行开垦。”
第二年,朝鲜被征服。夏季,发生了旱灾。公孙卿说:“黄帝时封禅,天就会旱。乾封三年。”皇帝于是发出谕令说:“天旱,是不是要进行乾封?让天下人尊祠灵星吧。”
第二年,皇帝进行了郊祭,回中道,进行巡游。春季,到达鸣泽,从西河返回。
第二年冬天,皇帝巡视南郡,到江陵后东行。登上礼潜的天柱山,称为南岳。顺流而下,经过寻阳穿越枞阳,经彭蠡,祭祀山川的名字。北至琅邪,然后经过海上。四月中旬,到达奉高修封的地方。
一开始,皇帝封禅泰山,泰山东北的古代有明堂的地方,地势险峻且狭小。皇上希望修复明堂在奉高的旁边,但对具体的建设方式并不清楚。济南人公■带来了黄帝时代的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座殿,四面无壁,有茅盖,通水,圆宫垣有衣裳道,上面有楼阁从西南方进入,称为昆仑,天子从此进入,向上帝祭祀。
于是皇帝下令在奉高修建与图中相似的明堂。五年后修封,就在明堂上祭祀泰一和五帝,让高皇帝坐在对面。在下方房间祭祀后土,牺牲二十头牛。皇帝从昆仑道进入,开始像郊祀一样拜明堂。仪式结束后,清除堂下的灯火。然后皇帝再次登上泰山,有秘密祭祀的地方。而泰山下,则祭祀五帝,各按各的方位,黄帝和赤帝并列,有司在侍奉祭祀。泰山上燃起了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