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到第三个疑问,“登山战士的不断*扰就是为了混淆对方的战略思维,只要有不间断的数量持续进行攀爬,就会迫使秦国的将领对其重视,因为他们的人手不足以形成全围,一旦这里的缺口被打开,则赵军可以实现逃生”。
听到这些话墨御怒不可遏,一怒之下将手持竹书重重地投落在地面上,若是可以,估计已经要直接跑到韩镇跟前往他脸上指责他的胡闹行为。满盘皆疑兵的设定简直令人费解到无语,如果真的如此又怎么可能真正逃脱?向哪里逃脱,使用谁作为突击队伍都毫无依据!
但是,韩镇只是笑了笑:“不知道老师还记得否,那些攀登山崖至上方观望并发现了你们大营在西北位置的情节……”
此言一出,原本还在愤怒状态中的墨御也忍不住一阵愕然,转回身看向自己在西北的大本营所在地时才发现,原来那里真的是正对着赵军士兵们所在山脉的,于是,他脸色微变却依然固执坚持己方没有错漏。
然后他说:“不论怎样你还有余地调遣其余的兵力去实现特殊任务,毕竟在处
敌方派出的斥候大多仅两波,第一波斥候先行一个多时辰,然后再派第二波,以便不断传递战场情报。然而,韩震的做法却独树一帜:总共派遣五波斥候,在探查完周边情况后的半个小时内即返回营帐,就像雷达四散发送电波,一经接触边界限制即刻折返,以确保对战场上每一个动向了如指掌。
韩震继续阐述:“这场战斗发生在夏季六月,虽然沿河边的密生芦苇隐蔽了不少敌军哨探,但由于芦苇丛遮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的进军路线也被黑幔覆盖起来,除非我们主动暴露,没有人能发现我们在行动。此外,赵军利用车兵进行频繁往返,将大量步卒转移到西边,他们在险要的地势与茂盛的芦苇掩护之下向着敌军阵地突击。尽管当时白起将军率领的秦军已加强防守并驻扎重兵在这一带,具体情形都记录在我们的史料中可查阅得到。”面对有些沉重的心情的墨御继续道:
“先生曾调遣三万军队前去清缴敌方车兵并分派一万五千兵马增援北部山岗。目前剩下的仅有中军五千卫戍军了,形势已明朗可见,先生如何看待这样的局势呢?”
“明白了!”墨御显得相当豁达,对韩震躬身为礼,转身欲离开。
韩震迈一步阻拦道:“请先生留步。韩震还有一些作战经验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随后,韩震在沙盘上模拟展示古战阵之一的车悬阵。据传闻这曾是霍去病抗击匈奴使用的经典阵式,它看起来简单易操作:只需将战士围成一个循环旋转的圈子,宛如研磨粮食的石盘般不断运转,但由于战士奔跑需足够间隙,如果队伍太过零散就没有战斗力,太过集中会导致混乱甚至自伤。唯有出色的将领才能驾驭,一旦实施起来,将在战场上形成一个碾压敌人如同巨碾般的阵势!
沙盘演示展示了这一战术:象征骑兵的小黑旗帜组合成一个环,看似旋涡向不远处严阵以待的步兵阵地逼近。在双方相遇那一刹那就将对方的前列打得七零八落。这主要得益于墨门机构技艺的独特设计——假如是一个普通沙盘,复杂机关是很难表现出来的——不到数秒之内,原本稳固防御步兵阵容就已被彻底攻破,连残骸也不剩任何一点。
“多谢先生的教诲!”对于这种令人震惊的新奇战法,即便实施上有相当程度的挑战性,墨御也心服口服地认栽。“武道关乎国家重大决策以及生死存亡问题。务必谨慎考虑!”
听完这话墨御神情略有波动便黯淡地退去。
随即主位上起身的叔公开口打破沉寂,首先问大家是否认同这个战术比武的结局;接着他又总结了一番,表示即便墨御掌握高深兵法理论、但在实践过程中细节差异决定胜算。韩震指挥方法则更多考虑到现实状况。即使当初廉颇未曾替换掉的情况下,由于各自阵营存在内部矛盾与短板,实际战斗胜利天秤偏向谁仍具有悬念!
“真是没意思!”在旁观看整场辩论并发出感叹。旁边的同伴们都被这吐槽逗得乐了。师父亲墨尹也露出温和眼神瞪视了一下,并未对他做出进一步责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