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李徽一行护送谢玄的遗体进入南篱门。沿着城廓大道往北,经过长干里抵达朱雀航时,得知消息的谢家众人已经在桥头迎候。
一时间哭声四起,举家同悲。
虽然心中早有预期,谢道韫也尽量表现的淡定。但是当这一刻来临,看到亲弟弟冰冷的尸体的时候,谢道韫还是悲痛的晕厥了过去。众人忙将谢道韫救醒,谢道韫泪如雨下,扶尸大哭。
李徽想要安慰,却也不知如何安慰。至亲的亲人去世,任何安慰都是徒劳的。唯有哭泣才能消解哀伤,便让她好好的哭一场吧。
谢汪泪水涟涟的上前向李徽行礼,李徽还礼道:“云度当节哀顺变。得安排谢兄后事,稳住局面才是。入殓设灵,供人拜祭,之后怕是要护送灵柩回会稽,有许多的事情需要里安排。万万保重身子,莫要伤心过度。”
谢汪流泪点头道:“多谢幼度兄。家中棺木丧葬之物已经安排妥当,我会安排好一切的。请幼度兄回府歇息。我这便安排入殓设灵之事。”
一路悲声四起,回到乌衣巷谢府之中。谢汪随即安排入殓设灵之事。天亮之后,发布讣告,告知四方。按照程序,告知有司,禀报朝廷。
谢玄去世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城,太阳升起的时候,整个京城都得知了这个消息,一时间百姓们错愕不已,扼腕叹息。
谢玄之名妇孺皆知,谢氏子弟之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位,又曾大破秦军,保卫大晋,立下通天之功的人物。不久前又平了叛乱,更是大功一件。谢玄平素更是百姓们口头最受人喜欢的谈资。惊闻谢玄去世得消息,许多人都惊愕瞠目,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百姓们自发前往吊唁。知道自已进不去乌衣巷谢府所设灵堂,他们便在乌衣巷口处拜祭。谢汪得知之后,命人在巷口设下牌位,搭了棚舍,派家中几名子弟前往照应答礼,也算是回应百姓们的吊唁。
百姓们络绎不绝,供品纸钱堆积如山,巷口空地上拥堵不堪。
倘若谢玄英灵不远,看到这样的场面,心中应该也颇为欣慰吧。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体现,往往不在于生前的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而在于死后有多少人自发的为你哭泣悲伤。
从巳时起,世家大族朝廷官员开始络绎不绝的前来吊唁。这些人有的确实心中悲痛,有的则是心中欣喜。在他们看来,谢玄一死,谢家衰败便已是事实,不可逆转。不管和谢氏之前有无恩怨,谢氏倒下,别人便有了机会。
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每倒下一个庞大的豪阀,便给了其他人更大的空间,便有了崛起的空间和机会。更别说那些之前便和谢氏有隙之人,更是庆幸谢玄之死,谢氏衰败的事实。
不过,他们心中再高兴,却也要表现出哀痛之极的模样。许多人在灵前嚎啕,说了许多恭维之言。显得真诚之极。
而且,当他们看到李徽在旁站立,守灵答谢的时候,多少心中是有所忌惮的。李徽如今在京城官员大族之间已经被他们说成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是一个要吃人的老虎。李徽和谢家的关系人尽皆知,此番又率兵马陈兵城北江面,据说是有所企图。对这样的人,怎会不有所忌惮。
所以,即便有幸灾乐祸之心,在这样的场合,也得装作悲伤不尽,不敢造次。
午时时分,司马道子亲自前来吊唁,并宣读了以陛下为名颁布的圣旨。
圣旨言道:“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扆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谢玄才兼文武,志存匡济,建军北府之中,决战淮肥之役,胡寇望之而土崩。涡颍之师,中州应之而席卷,扬大晋之威,震慑群胡。方欲西平巩洛,北定幽燕,虽庙算有遗,良图不果,以至功败垂成。然不辍其志,三吴起兵,王恭授首。放眼天下,匡扶社稷,其功谁堪?”
“……今谢玄英年早殁,苍天妒才,不假其年,天下扼腕,山河共悲。朕痛心疾首,我大晋失忠勇之臣,社稷梁柱崩塌,如之奈何?从今之后,我大晋无谢玄,胡贼南顾,谁将可挡?国祚蒙难,谁可挽救?英杰既去,谁可为继?令人心忧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