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辅绝对没有猜错袁熙的计划。
因为袁熙就是要乘船在渔阳郡泉州以北的雍奴(泉州、雍奴皆属后世天津,雍奴即后世宝坻)登6,再沿雍奴附近的水路逆流而上、直抵蓟城附近码头。
第1万次强调:因东汉末年海岸线靠近内6之故,后世曹妃甸、天津滨海新区等后世沿海海滨,在汉末都在海底,后世的宝坻已经是海滨。
袁熙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1是为了节省时间;2是为了摸清海路路线。
赵旻也喜欢走水路…注意:这是正经的!
因为走水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日夜兼程…当然了,同时也费船工。
至于摸清海路路线…袁熙既然已经笑纳了公孙度为其人准备的大礼,当然要来而不往非礼也。
如是般,安置妥当1切之后,袁熙等人便用海船运送大军、战俘,以及沮授、审配2人,1同走海路转水路返回蓟城。
鲜于辅自率部曲赶赴卢龙塞,准备与淳于琼走6路返回蓟城不提。
淳于琼恐怕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刚刚坐稳屁股,便要返回蓟城。
公孙度竭尽全力、绞尽脑汁、机关算计后发动的如此来势汹汹之大战,便以如此荒诞的结局落下了帷幕。
大战之后,是论功的环节。
众人在船上简单商议1番后,很快便达成共识。
此战首功当然是田豫。
若非田豫当场识破公孙度的毒计,此战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果。
然而…
田豫却对此推辞不受。
做为补偿,袁熙极为大方地将1万辽东战俘,赏赐给了田豫。
牵招同样固辞不受,袁熙同样赏赐其人1万辽东战俘。
鲜于银代表其兄,同样固辞不受、袁熙同样赏赐其昆仲各1万辽东战俘。
最终,论功结果为:
神机妙算的袁熙为首功;沮授、审配2人勇猛阻敌,当为次功。
沮授、审配2人都是要脸的。
对此等论功结果,2人心中着实有愧于心。
于是乎,2人与袁熙1方达成如下共识:
其1,此战全歼公孙度8万大军,并俘获4万俘虏用于幽州屯田。
至于粮草、辎重、海船、甲胄、兵刃……以及赏赐给袁熙亲信的战俘,沮授、审配2人决定只字不提。
其2,袁熙明确表示其人决不参与夺嗣之事,只1心发展幽州。无论袁谭,还是袁尚最终继嗣,袁熙皆表示全力支持。
盖因其父辈的袁绍、袁术兄弟阋墙之事,让袁熙唏嘘感慨不已。
这两点共识,同时使袁熙方面,以及沮授、审配2人方面心中彻底踏实下来。
自此,幽州纷争暂时尘埃落定。
袁熙及其麾下亲信,是役过后,实力皆有所增长,而且是役前后,田豫、牵招、鲜于辅等人皆展现出各自的才能。
遑论袁熙借是役,还狠狠威慑了1番乌桓人。
1言蔽之,赵旻统1北方的难度,在是役之后,已经增大。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幽州袁熙迅速歼灭、俘虏了辽东公孙度1十2万大军。
但并州袁谭……
此刻却陷入了泥淖中。
并州与凉州情况近似,胡人势众而汉民力寡。
活跃于幽州上谷郡、代郡的鲜卑步度根部,活跃于并州云中、定襄2郡的扶罗韩部,以及龟缩于并州西河郡的南匈奴左部,频繁侵入并州雁门郡劫掠。
针对此事,袁绍派出郭图、辛毗,协助袁谭麾下的原刘虞臣属阎柔、齐周2人,1同征伐鲜卑、南匈奴左部。
然而…问题恰恰出在此处。
这里要注意1点:名义上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此时是依附于袁绍的。
然而,兴平2年(西历195)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由于家族宿怨而遭到南王庭的排挤,导致“不得归国”。
尽管呼厨泉身处“不得归国”之困境,其人竟然仍不忘在“献帝东归”之时,派兵“侍卫天子”。
呼厨泉“亲汉”立场显而易见。
(呼厨泉)以兄被逐,不得归国……建安元年,献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与白波贼帅韩暹等侍卫天子。
摘自《后汉书之南匈奴传》
对匈奴部众而言,处在这种单于的统治之下未必是好事。
实际上,呼厨泉在“委质于邺”并得到曹操的扶持之后,确实尽心尽力报效朝廷(实际是曹操的霸府),甚至不惜损害匈奴贵族的利益。
但这是历史上所发生之事,在此时空之中,曹操已赴节,活跃范围在并州的呼厨泉,依附于袁氏毫无问题。
况且,迫使呼厨泉“以兄被逐,不得归国”的南匈奴右贤王,早已依附于卫府。
以是故,呼厨泉只能选择依附于袁绍。
何况,历史上的建安7年(西历202),呼厨泉也确实联合高干、郭援祸乱河东郡平阳县(后世临汾市)。
那么问题来了!
袁谭既然有名义上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这张好牌,又何必率大军攻伐南匈奴王庭呢?
要知道,所谓统战思想之内核,正是团结1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所以,袁谭最大的问题,是犯了严重的策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