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太史慈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曹魏八虎将抱拳行礼。
惇哥拍案而起,哈哈大笑。
“子义之言甚合我心!正应如此!妙才、子和,你二人速速整顿兵马,做出围攻邺城内城之势;
子孝,你速率某等之子侄整理粮草辎重,待袁贼签署盟书之后,某等便即刻撤向内黄城!”
曹氏、夏侯氏这八虎将中的另外七人轰然应诺。
夏侯惇挥了挥手。
“速速行动!”
夏侯惇话音甫落,众人便行礼而去。
夏侯惇复又看向太史慈、以及自己的亲军司马夏侯真。
“子义、阿真,我欲亮明大纛、麾盖,与袁贼隔城对峙,你二人可敢随我同行否?”
夏侯惇此举,实际上是向袁绍施加压力。
当然了,也可以将此视为挑衅…惇哥对袁绍的怨念,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出来。
受制于赵旻的命令,惇哥不能手刃袁绍为曹操报仇,只好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刺激袁绍,惇哥巴不得自己能将袁绍活活气死。
尽管以袁绍的胸襟气魄,惇哥想做到这一点很难。
事实也的确如此。
此刻即将谢幕离开这波澜壮阔大舞台的袁绍,恰如夕阳余晖一般,壮丽而又绚烂。
其人已预料到夏侯惇的示(挑)威(衅)之举,是以…
在夏侯惇的麾盖现身于邺城内城墙下之前,袁绍便下令大开城门,并摆足大汉大将军的仪仗,由亲卫持各式旗幡(即麾)开道,袁绍则乘坐在锦伞遮蔽(即华盖)的马车中,站得笔直,向好奇围观的邺城百姓们拱手行礼。
如此规模的仪仗,仿佛在告诉邺城百姓,袁绍才是战胜方。/apk/
总之…
袁绍这兼具华丽与声势的仪仗,一举扭转了其人在邺城之围中颇显狼狈的形象。
夏侯惇或许是水平超卓的沙场统帅,但绝对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坛高手。
所以,尽管惇哥脸色铁青、甚至恨不得当场杀了袁绍,但他还是不得不暂时咽下这口恶气,咬牙切齿地当众与袁绍派来的代表…也就是辛评签署盟约。
双方缔结盟约之后,袁绍微笑着看向围观的百姓们。
“诸君,卫将军、太子太傅赵从文,实乃袁某颇为欣赏之青年俊彦,袁某本欲重用其人…
孰料英雄趁势而起、扶摇直上,短短两年有余,赵从文便已成为我皇汉之栋梁之材,袁某甚感欣慰!
自此,袁某必将与卫将军、太子太傅戮力同心、共扶汉室、还我大汉子民朗朗乾坤!”
袁绍这番话说的…
好像他袁绍不但是大汉忠臣,而且是他亲手栽培出苟哥赵旻一般。
事实证明,袁绍虽然轻易不装笔,但其人装起笔来,容量绝对在大笔袋曹老板之上,或许仅稍逊苟哥半筹。
超级笔袋袁绍同志的表演,成功打动了围观的百姓们…
哦,原来大将军与卫将军一样,都是我大汉之栋梁!
嗯?大将军竟对卫将军有栽培之恩?
太史慈哑然失笑。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其实,荀彧只是自知自己在袁绍集团总公司上升空间有限,主动要求下放到曹老板的分公司谋求发展而已。
所谓“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指的其实是他本人不能成大事罢了。
彧的到来,为曹操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脱离袁绍控制,进军荀彧老家——豫州颍川,即许县所在。
当然,此时曹操无力脱离袁绍,更无力南下颍川。
曹操真正取得颍川,已经是5年后建安元年(196)的事情了。
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入兖州,连续击杀刺史【刘岱】,任城相【郑遂】。济北相【鲍信】迎曹操人兖州,亦不幸败殁。
曹操在寿张县(即兖州刺史治东平国下辖)击败青州黄巾,追至济北,逼降了30万黄巾流寇。沙汰后得劲卒数万,号称“青州兵”。
因东平国、任城国、济北国同一时间都失去主君,曹操遂提领兖州三郡,势力急速膨胀。
注意:东汉,王国等同“郡”,侯国等同“县”。
王、侯仅仅享有赋税,却无治理权,因此国相,位等同郡守。
曹操入兖州不是重点,重点是,曹操本来的治所东郡,此时是什么情况呢?
东郡被袁绍没收了。对,没收了。
《武帝纪》和《魏书六》均未提及东郡下落,但是《魏书七》臧洪传附带的一封书信,却点出了东郡下落。
臧洪在兴平二年(195)据东郡反叛袁绍,他在信中清楚地写明:自己上任已三年。
绍叹其能,徙(臧洪)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魏书七》
况仆(我臧洪)据金城之固(东郡),驱士民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魏书七》
臧洪信中明言,可散东郡三年之积蓄,足见其上任东郡太守至少3载。
足见,曹操入兖州恶斗青州黄巾的同年(192),臧洪便接手了东郡。
联系曹操后来并未与袁绍或臧洪翻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袁绍看曹操入兖州,越混越壮,遂将东郡收回,赐给了部将臧洪。
替人打工,就是如此。
生杀予夺、富贵荣辱,皆悬于他人之手。
遇上好老板,比如刘备替刘表打工,那是双赢。
遇见坑爹老板,比如孙策替袁术打工,那是双输。
不想输,就只能谋求独立。曹操不想输,便在霸占兖州三郡后,走上了脱离袁绍的道路。
而这,便是曹操与袁绍决裂的开始。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