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十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终(2 / 2)

的确,卫府此番主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袁绍等待援军,实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赵旻才会敦促邺城诸将,尽速与袁绍缔结盟约。

太史慈颔首而笑,笑容中满是钦佩之色。

“主公果然神机妙算、见微知著!”

诚然。

苟哥仅仅通过分析军报,便已知邺城将破,确实算是见微知著。

然后,太史慈向这名斥候行礼。

“事不宜迟,某等当速速去见诸君。”

少顷…

正在中军帐中,与辛评、辛毗二兄弟争论不休的诸曹、夏侯氏等猛将,便见到了太史慈及赵旻派来的斥候。

那斥候见到辛评、辛毗昆仲,心中对赵旻更加钦佩,然后向二人躬身行礼。

“小侄见过二位叔父!”

辛评辛毗二人同时一怔。

那斥候坦然道:“某乃颖川荀氏子弟,家中有父辈与辛氏联姻。”

颖川荀、钟、郭、韩、陈、辛、赵等等几个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甚至直至此时仍然如此。

出身于颖川陈氏的陈群,便是荀彧的女婿。

这斥候如此一说,辛评、辛毗昆仲果然释然。

这二人与这斥候论了一番亲戚关系之后,心中顿生亲近之感。

这斥候心中对赵旻钦佩之意更盛。

他心中已经了然:赵旻猜到袁绍会派辛氏昆仲前来和谈,故而有意派自己至此传达军令。

他乡遇故知,谈判起来才会更加顺利。

想通这一切之后,这斥候便再次向辛评、辛毗昆仲深施一礼。

“不知二位叔父因何事而与诸君争论不休?”/apk/

显而易见,这斥候适时递出一个台阶。

辛评还礼后叹道:“某等出使之前,袁公叮嘱某等务必谨守三事。”

辛毗接起话茬。

“其一为,缔结盟约后卫府务必尽速撤兵!”

太史慈闻言,愕然地看向居中端坐的夏侯惇。

这要求丝毫不过分。

夏侯惇却冷笑起来。

“此事本不难,然则…子义可知袁贼有何无理要求?”

夏侯渊咬牙切齿道。

“袁贼竟胆敢令某等归还梁期、内黄乃至黎阳三县!简直岂有此理!”

诚然。

不是卫府求袁绍和谈,而是袁绍必须尽快向卫府低头。

是谁给的袁绍这么大脸?

太史慈被袁绍这个要求气笑了。

其人向辛评、辛毗二人抱拳。

“二位先生若无和谈诚意,便请即刻返回,请恕某等不送!”

【作者题外话】:让咱们再简单重温一下袁绍、曹操的恩怨瓜葛以及爱恨情仇。

与演义小说不同,曹操在中平六年(189)逃离洛阳后,并未返回谯县老家,而是进入兖州陈留。

曹操去陈留,是投靠好友陈留太守张邈、及当地孝廉卫兹。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汴水之战,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魏书七》

诸侯会盟、荥阳之战前文已多次提及,结果是,开无双的徐荣大败关东联军,卫兹战死。

曹操与曹洪、夏侯惇赴淮南国、丹阳郡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各赞助兵马二千,合计四千。

还军途中,全军叛变,曹操被逼手剑奋起,亲自搏战。

战后清点残军,仅余五百。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魏书一》

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魏书》狗贼王沈版

彼时的曹操…拔剑四顾心茫然。

其人心中之凄怆可想而知。

此时,曹氏夏侯氏宗亲们,不是在扬州做流氓(曹仁、曹纯在扬州江北做游侠,也就是古代版古惑仔),就是在老家忍饥挨饿(夏侯渊、夏侯尚这对苦命叔侄),还有为了躲避仇家,隐姓埋名一晚上睡觉换仨地儿(千里驹曹休)。

甚至连曹操他爹都逃到徐州琅琊(今山东临沂)去了。

此时跟在曹操身边的宗室亲信,仅夏侯惇和曹洪。

曹操穷困潦倒,翻遍裤兜就百十来个大子儿(五铢钱)。

在彼时,除了坚定不移追随阿瞒的夏侯惇之外,谁又能想到,险些死在乱军之中的曹老板,将来居然险些成为九五之尊呢?

而彼时收留曹操的,正是袁绍。

曹操依附袁绍的方式,属于“从肉体到精神完全出卖”的形式,绝非盟军之间的平等地位。

简言之,曹操就是袁绍的部曲。

部曲之于主君,在汉末三国地位如何,诸君想必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

一言蔽之,曹操就是属于袁绍的私有仆从。恰如赵旭、赵贲等人之于赵旻。

狗贼王沈《魏书》、鱼豢《魏略》和陈寿《三国志》对“曹操曾替袁绍打工”的黑历史,虽然多有隐瞒回护;

但曹操依附袁绍时间过长,即使从现存史料分析,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那么曹操最终是如何与袁绍决裂的呢?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