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赵旻心中1阵无语。
谁让自己是赵云的大侄子呢,生下来就比汉末逐鹿的那些军阀、猛将们矮1辈儿。
张飞话音尚且未落,赵旻便看到那厚重结实的辕门被兵卒用力推开…
在张飞麾下当兵,果然不是份好差事啊。
赵旻忙不迭滚鞍下马,刚好张飞也骑马驰至赵旻身前。
于是赵旻执子侄礼、向马上的张飞深深1揖。
“小侄见过叔父大人,大人别来无恙?”
故意端着架子的张飞,对赵旻的态度颇为满意。
其人高居马上,微微颔首“嗯”了1声。
“有劳阿旻挂念,俺1向安好,有劳阿旻为俺牵马,俺等至中军帐再详谈。”
赵旻心中大骂:
张翼德你个老匹夫!你且给老子等着,迟早有1天,老子要让你还回来!
心中虽在狂骂,但我们的苟哥面上笑容却丝毫不减。
“能为大人牵马,乃小侄之大幸焉!”
如是般,在张飞麾下的兵卒们目瞪口呆的表情中,赵旻将自己的马交给张飞的亲军司马后,便含笑牵着张飞的马向中军帐行去。
行至中军帐外时,赵旻索性扶着张飞下马…
当然了,苟哥心中的小本本里,又为张飞多记上了1条。
张飞对此更加满意。
2人进入中军帐后,张飞先令亲卫守好帐门,方才似笑非笑地看向赵旻。
“阿旻乃为撤兵1事而来?”
赵旻知道张飞外表虽粗豪,心中实则精细至极,是以其人此刻大脑高速运转,飞快思索着措辞。
张飞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非同寻常,赵旻惟有搞定张飞,刘备方有可能迅速撤兵。
此时由不得赵旻不着急,因为他的大老婆伏寿很着急!
伏寿既已催促赵旻尽速返许都,赵旻便不能再耽搁下去。
是以,大脑功率全开之下,赵旻很快便想好了刘备不得不退兵的说辞。
其人微微1笑,向张飞抱拳道。
“大人,旻此来非为左将军撤兵1事而来,实为救左将军而来也!”
张飞哑然失笑,不言而喻,其人根本不吃赵旻这1套。
“阿旻休要危言耸听!孙仲谋甫继孙伯符之位,其人年纪过幼、威望不足,而江东诸臣皆为孙文台之旧部,主幼臣强之下,孙仲谋如何敢放手令江东诸臣全力施为?
嘿嘿,阿旻你且说1说,俺兄长有何危机急需你解救?俺张翼德又有何危乎?”
赵旻有些头疼。
显而易见,刘备1方都是明白人。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不好忽悠这些人啊!
赵旻突然灵机1动。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1个扬州两个牧,袁术牧江北,刘繇牧江南,这无疑是袁、刘双方在陈温死后的妥协结果。而在其中充当居间联络者,便是孙策集团。当然,彼时的孙策集团隶属于袁术。
刘繇在丹阳北部,以曲阿为治所,相继招募了流贼笮融与薛礼。他们都是昔日陶谦的部将。
薛礼屯秣陵,笮融屯(秣陵)县南。从地理位置上看,秣陵县南,大抵应该在石城或小丹阳。
下邳相笮融,依(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江表传》
同1年发生1件事,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关系。
同年(194)发生了“孙策替袁术攻伐庐江”的事情,因此刘繇与袁术反目,扬州2牧间的微妙平衡,遂被打破。
刘繇驱逐吴景和孙贲,遣樊能、张英、于麋守横江渡口,遣笮融、薛礼驻军秣陵县。
(吴景)与孙贲共讨樊能、于麋于横江,又击笮融、薛礼于秣陵。--《吴书妃嫔传》
袁术闻讯,宣布废黜刘繇,改任惠衢为扬州刺史。这就是《刘繇传》提到的“袁术自置刺史”之事。
(袁)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吴书孙讨逆传》
(刘繇逐吴景、孙贲)于是(袁)术乃自置扬州刺史。--《吴书刘繇传》
袁术使孙贲、吴景复讨刘繇,结果“连年不克”。可知此次战争,从兴平元年延续到兴平2年(194-195)。
(吴景)与(孙)贲,共将兵击(张)英等,连年不克。--《吴书孙讨逆传》
兴平2年(195)孙策东渡,助战吴景与孙贲,大破刘繇诸将,遂定丹阳。
这里需要注意1点,即庐江之战的持续时间。
按《后汉书6康传》记载,庐江“受敌2年,城陷”。可见庐江之战的始末时间,颇值探讨。
(袁)术大怒,遣其将孙策攻(6)康,围(庐江)城数重……受敌2年,城陷。--《后汉书6康传》
按《吴书孙讨逆传》,孙策正式依附袁术,在兴平元年(194)。按《魏书武帝纪》,袁术东走淮南,在初平4年(193)。
兴平元年,(孙策)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孙)坚部曲还策。--《吴书孙讨逆传》
综上可知,庐江之战,应该始自兴平元年,延续到兴平2年。庐江之战爆发时(194),刘繇与袁术反目;庐江之战结束时(195),孙策腾出手来,渡江攻伐刘繇。
换言之,兴平年间(194-195)袁术处在“双线作战”的局面下。
在南线遣孙策攻打庐江(6康),在东线遣吴景、孙贲攻打丹阳(刘繇)。
另外1点需要注意的是,孙策攻伐庐江时的“军队构成”。
从《程普传》记载可知,孙策在替袁术攻打庐江时,率领的是孙坚旧部。
这支淮泗兵,在庐江之战结束后,即跟随孙策东渡。
(孙)坚薨,(程普)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吴书程普传》
孙策渡江之初,沿长江南岸扫荡,与其舅父吴景的辖区有关。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