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摘取出其中某1段对答,并针对此对答写出1篇论来。
曹彰深受提前6百年发动古文运动的赵旻影响,写作手法、文风皆以平实、简约为主,何况曹彰写的字还是赵旻搬运自赵孟頫的行楷。
因此卞夫人看得连连颔首。
“阿彰行文、笔墨皆如行云流水,且字体隐含锋芒,甚善!”
但是…
卞夫人津津有味地读了数遍后,幽幽1叹。
“阿彰,汝阿父之《赵荀问对》,汝可否倒背如流?”
曹彰苦起了脸。
“回阿母,孩儿尚不可。”
卞夫人冷着脸道:“继续苦读!”
曹彰心中叫苦不迭,躬身领命后,捧起兵书默读起来。
诚然,曹彰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
活该他被老娘罚!
卞夫人看向曹植。
曹植何等机灵?
其人恭恭敬敬递上新作的诗篇,同时解释道。
“阿母,孩儿欲效仿先贤,为我皇汉立不世之功,故孩儿以孩儿之志作诗,请阿母勿要多心。”
卞夫人毫不客气地劈手夺过自家老3新作的诗篇…
诸君看明白了吧?
卞夫人其实就是想找个发泄哀怨的对象。
“《白马篇》?”
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曹植拜倒顿首。
“阿母,此乃孩儿仿乐府诗而作,请阿母过目。”
卞夫人微微颔首,也不让自家老3站起身,便小声念了起来。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求生欲极强的曹植忙不迭解释。
“阿母,大汉幽并出游侠也。”
卞夫人不理会自己可怜又无助的3儿子,继续小声念。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好诗!好诗!”
卞夫人神色骤然1喜,忙不迭扶起自己那可怜的3儿…子。
“哎呀阿植,傻儿子快快起来!非要阿母扶你?”
可怜又无助、默默念兵书的曹彰想哭。
阿母,你不公平!
卞夫人似乎这才想起自己的2儿子。
“阿彰,夜已深,勿要再念书,来!陪阿母坐!”
曹彰秒懂:
此阿弟诗篇之功也!
果不其然…
卞夫人拉着自己俩儿子坐定后,如获珍宝般捧起《白马篇》,开心地向其人俩儿子笑道。
“阿彰,你弓马娴熟、通晓兵法,将来必为你阿父左膀右臂;阿植,你文采斐然、兼资文武,将来必为你阿父张良、陈平,阿母甚感欣慰!”
卞夫人的潜台词是:
哼!小贱人!你凭什么跟老娘斗?
但…
卞夫人突然蹙眉、1脸狐疑。
【作者题外话】:重温1下汉末的货币问题。
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
意思是说,废除钱币、改用绢谷时间长了后,奸商们开始往粮食中加水、将绢帛作薄以牟利…
看来…是人皆有贪欲,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今日充当“1般等价物”的是政府的法定货币,往往以纸币、硬币或者电子货币的形式出现,有等价的贵金属为依托,并以国家信用为背书。
但古代则不然。
封建社会发行货币,不与金银存量挂钩,古代朝廷也从未建立完善的财政金融制度,纸币(或称宝钞)往往沦为剥削百姓的工具(元代、明代尤甚)。甚至官方会通过滥发劣币,来掠夺民间的贵金属。
两汉时代,5铢钱的“劣质化”问题便始终存在,至董卓上洛(189)时臻于顶峰。
董氏掌权之后,毁坏铜人,改铸劣币,最终导致“货轻物贵、钱货不行”。1斛粮食乃至于数十万钱。
(董卓)椎破铜人、钟虡,及坏5铢钱。更铸为小钱,大5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1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魏书董卓传》
自初平元年(190),流通两汉数百年的5铢钱遂废。
曹丕篡汉之后,为了“新朝新气象”,曾经在黄初2年(221)3月尝试过恢复5铢钱,结果引发了可怕的通货膨胀,不得不在同年十月再度废黜5铢钱。
(黄初2年)3月,初复5铢钱。冬十月,以谷贵,罢5铢钱。--《魏书文帝纪》
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3)亦曾尝试恢复5铢钱。不过从出土实物看,“魏5铢”的质量相当粗劣,与史书记载的董卓时代“无文章、无轮廓”的劣币相似。
可见在汉末3十年丧乱(189-220)中,铜钱实际处于完全废弃的状态。在此期间,充当1般等价物的,便是粮食与布帛。史书1般称之为“谷帛为市”。
注意:蜀汉的“直百钱”与孙吴的“大泉当千、大泉2千”从记载来看,更类似金融工具,并非1般等价物,也就是类似于北宋末的纸钞,也就是林冲花了几千贯买刀的那玩意儿!
粗略看来,“布帛货币”有3种好处:
其1是产量有限。因为气候原因,原材料(桑蚕)的养殖、种植范围受到制约,如此便不易贬值。
其2是质量轻薄。比粮食或金属便携。
其3是存在使用价值。可以制成衣、裳、鞋、帽等生活必需品。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