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历阳山野仍秋雨绵绵。
刘备的中军大帐内,此刻1片寂然。
原因显而易见…
孙策冰凉的尸体,此刻正安放在棺木之中、摆放在众人面前。
孙策…终于还是难逃命中注定的这场大难。
许昭正跪在孙策的棺木之后,双手高举着孙策的绝笔书信,泪流满面。
对孙策之死,许昭最后虽极不情愿,但其人别无他选。
许昭肩上,担着祖郎、严白虎和许贡的血海深仇。
许昭可以原谅孙策,但他不能辜负肩上担着的忠义…所以,他最终还是不能不咬紧牙关、含泪拔剑。
何况孙策死得颇为豁达坦然。
或许,孙策在杀祖郎、钱铜、邹他、严白虎时;在杀吴郡名士6康、高岱、王晟、吴郡太守许贡时;甚至在灭会稽大姓周氏、盛氏满门之时…
孙策便已料到自己将来会有这么1天。
太史慈脸色无比铁青,其人几次3番握紧腰间环首刀,最终还是忍住,并未对许昭出手。
周瑜本就白净的俊脸,此刻显得格外煞白。
“你便是昔年许贡之门客许昭?”
许昭哽咽道:“正是,某实不应向吴侯动手,然则…某亦有不得不动手之苦衷。吴侯所交待之后事,尽皆在此!某今不愿苟活于世,要杀要剐,悉随尊便。”
言罢,许昭将手中高举之绝笔信向前1递。
刘备长叹1声,向关、张2人打了个手势后,3人默默退到1旁。
显而易见,刘备既是在避嫌,也是在为孙策的遗嘱做见证…
刘备如今有这个资格,而且其人绝对值得江东群臣信任。
孙策的3弟、今年十8岁的孙翊孙叔弼含着热泪接过绝命信,顺势用马鞭狠狠抽了许昭1鞭子,并恶狠狠骂了许昭1句。
“狗贼!”
吴景劝道:“阿翊,休得无礼,且打开信念来听听。”
孙翊1边流泪,1边用颤抖的手打开孙策的绝笔信,也就是遗嘱。
趁孙翊打开遗嘱之时,吴景特意强调1句。
“玄德、云长、翼德,你3人万万不可回避,老夫需你等作证!”
旋即,吴景须发皆张、威风凛凛地看向许昭。
“许昭!此信确为阿策亲笔所书?且阿策确未受你逼迫?”
许昭2话不说,抹了把眼泪后,其人便抽出藏于靴中的匕首,“嚓”1声切掉自己的左手半截尾指。
其人面不改色,不管不顾自己犹在滴血的半截尾指,向吴景顿首行礼。
“吴将军,某可在吴侯面前保证,此数封书信皆为吴侯独立书写,且无任何人惊扰吴侯。如某有1字虚言,教某7窍流血而死!”
孙翊闻言,反而不敢继续打开其人大兄的书信。
孙翊将书信恭恭敬敬交给舅父吴景。
吴景叹了口气,接过书信后将其展开公示,并抖了抖自己的袍袖。
“诸君请看,老夫袖中别无旁物,此书信确为阿策笔迹,且1气呵成、字迹工整,应无旁人逼迫。”
众人略略看了1眼后,纷纷颔首行礼。
“有劳扬武将军。”
吴景再次叹了口气后,方才语气哽咽地念出孙策的这几封绝笔信。
这几封信的大致内容,与孙策、许昭2人交谈的内容大致相同。
多出来的不同之处,是孙策将豫章郡交由刘备管辖。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
条件便是刘备务必与江东缔结盟约、彼此守望相助、不得相互攻伐。
至于其余几点…
大意如下:
1是由孙权接任吴侯之职,继续代天子管辖江东;
原文为: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仲谋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仲谋。
2是将年方弱冠的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2人。
原文为:仲谋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
3是孙权亲自赴许都,与赵旻面谈之后,接吴老夫人等家眷回江东,留大乔与孙绍、孙策的3个女儿在许都…
大乔改嫁赵旻为妾,孙绍和孙策的女儿则交给赵旻、大乔抚养成人。
第4,是孙策责令孙权勿忘孙坚之志,尽力保全江东;孙河、孙贲、孙翊等等等等孙氏子弟,要尽心尽力辅佐孙权。
最后1点,则是令许昭投效江东、戴罪立功,为孙权招募丹阳精兵、出谋献策、辅佐孙权治理江东。
至于如何对待淮泗士族、江东士族,孙策只字未提。
既然孙权“举贤任能,各尽其心”这1点比孙策强,孙策便不再要求孙权如何去做。
于是乎,事情变得微妙起来。
不但孙策指定的继承人孙权不在场,而且杀死孙策的凶手许昭…偏偏还被孙策委以重任。
若非吴景和许昭2人事先排除了作伪的可能性,众人根本不可能相信此绝笔信。
许昭不惜切断自己尾指保证、又发下毒誓,兼且孙策的书信又是本人亲笔书写,这1切都证明,许昭没有作伪…
要注意:古代人,尤其是谶纬之学盛行于世的东汉人,非常迷信!
至于孙策命令孙权亲自前往许都…这事儿反而不难理解。
吴侯并非世袭县侯,孙权要继承“吴侯”之爵,必须亲自找赵旻商谈。
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赵旻绝对不可能不讨诏封孙权为吴侯。
那么…
问题来了。
吴景珍而重之地将孙策的绝笔信收好,向帐内众人抱拳。
“诸君,我等当务之急究竟为何?”
“这…”
“当务之急…”
“愚以为,当尽速护送主公棺椁返还丹徒城!”
“愚以为,当务之急乃诛除黄祖老贼!黄祖老贼乃害死吴侯之元凶!”
“不妥不妥,当务之急乃尽速使主公入土为安!”
…
刘关张3人这时已不好置身事外,只好再次下场,与江东众人争论不休。
于是乎,见此处比坊市还要热闹3分的吴景,顿感头大如斗。
孙策在他们这些人心中,犹如定海神针,孙策1死,这些人便犹如失去了主心骨1般。
周瑜此刻同样心乱如麻,1时间拿不定主意。
由此可见,孙策的人格魅力、影响力有多大。
刘备虽对此唏嘘不已,但也只好长叹1声道。
“诸君,愚以为某等可兵分两路,1路护送吴侯返还丹徒城,1路则留于此地为吴侯报仇。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吴景、朱治、程普、黄盖4老对视1眼后,纷纷附议。
那么问题又来了。
谁负责护送孙策遗体?
谁又负责为孙策报仇呢?
万幸刘备已知江东众人目前的情况,所以刘备便再次提出建议。
“愚以为,公瑾为吴侯托孤之人,而许昭则为戴罪立功之人,由此2人负责护送吴侯返还丹徒城,由伯海(孙策族兄孙河)率军沿途护卫;
其余之人,则负责为吴侯报仇雪恨。备虽不才,亦愿为吴侯略尽绵薄之力。”
刘备,恐怕是如今在场之人中最清醒最理智的那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