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旻微感愕然。
“大人但说无妨。”
2人放缓马速,荀彧沉声道。
“阿旻,鉴于天下大乱,朝廷已连续3年未行察举,故今年孝廉、茂才之名额,某等尚需定妥。”
赵旻释然1笑:“大人,今某等既已取消丁税,正可借此良机编户成册,朝廷按户数举孝廉即可。
大人若欲以此安士族豪强之心,便不妨将2十万户举1孝廉,改为3万户举1孝廉,如何?”
如今天下人口,已锐减为熹平年间的不足5分之1,与此同时汉臣、郡吏不但在战乱之中死伤枕藉,且被曹操杀了1茬又1茬。
因此,赵旻即便将原来的2十万户举1孝廉,改为3万户举1孝廉,以如今天下大约2百5十万户的户口来算,最多也超不过9十名孝廉。
遑论辽东、交趾实际上已自立为王。
这不足百名孝廉,安置起来可谓轻而易举。
荀彧抚须颔首。
“甚善!然则,阿旻,茂才又当如何?”
赵旻笑道:“大人,5十万户以上之州,可举茂才5名,不足之州两名如何?”
荀彧眸中精芒1闪,笑骂1句:“小狐狸!”
显而易见,赵旻这是在变相鼓励生育。
虽说如今的道德准绳为:父母若在则不分家,然而,若3代同堂之家,儿辈子女众多,那么编户时便大有文章可做。
结合赵旻这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户数门槛来看…
各州郡今年肯定已来不及搞小动作,但明年呢?
荀彧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从今年起,天下1定会出现持续多年的生育高峰,而且,极有可能会与年俱增。
反正官府已不再征丁税,百姓们就算再文盲,也清楚多生利大于弊的道理。
至此,荀彧方才恍然大悟。
原来:赵旻的所有计划,实则是环环相扣!
正所谓人生无常,大肠套小肠…啊呸!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同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
答案是:屯田解决吃饭问题,工坊解决就业问题,3学制解决教育及阶层跃迁问题。
但这些都需要人口,大量的人口!
那么问题来了。
受限于丁税,谁敢多生?
于是赵旻提出取缔丁税、匹配屯田制。
老百姓们在解除后顾之忧之下,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多生。
那么可以预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丁壮数量必然会激增。
有条件的务农家庭,可供1到两名男丁入学读书,其余男丁屯田,老及妇可去工坊做工挣钱;
如此1来,阶层之间的壁垒,便不再如先前1般牢不可破,原本的贫苦人家,便也有了跃升为士族豪强的机会。
整体来看,社会矛盾将焉存?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况,实际执行中,当然不可能如此和谐。
而且,屯田只是1时权宜之策,根本不可能长久。
但至少在十几年内,天下将会变得极为稳定,这便已足够。
因为荀彧已经想通:在这十几年中,只要赵旻野心不膨胀,那么天下1统便可期!
待天下1统后,可针对彼时实际情况,再行制订良策。如此1来,汉室复兴、甚至达到前汉武皇帝时之巅峰,便大有希望!
1念及此,荀彧眼神变得炽热无比。
赵旻迎着荀彧这炯炯的眼神,嘿嘿1乐。
“大人,人口乃国之根本也。设若人口激增且尽皆安居乐业,则何愁我皇汉不兴乎?”
言罢,赵旻用力1抖马缰,便疾驰而去。
荀彧望着赵旻的背影,抚须微笑。
是夜,春雨骤临,润物无声。
接下来数日,卫府上下皆在为改税制、屯田新政、春耕、讨袁檄文、打散及分置匈奴青壮、训练兵卒等事忙碌不休。
尚书台上下,则在为同时向天下诸州郡下发檄文、《卫将军文集》而奔波。
无论荀彧,还是赵旻,根本未曾将此视为营销手段,只是欲推动古文运动而已。
然则…
他们2人,着实过于低估了书册、传世佳作2者结合起来的威力。
袁绍在2月初8,便收到了由尚书台发来、讨伐自己的檄文。
万幸鲁肃等3人并非文采斐然的陈琳,而袁绍也已被辞锋锐利如枪的赵云当面怼过,所以其人匆匆1览后,只是嗤笑1声,便将此檄文丢给陈琳。
“孔璋,你且看看此文!”
言罢,袁绍打开随檄文1同送来的《卫将军文集》,其人心中默默感慨这竹纸线装书之妙。
同时,其人默默吐槽:赵阿旻不过1介武夫耳,居然亦有胆量著书…
当然,其人思及赵阿旻那篇《原道》后,便不再继续吐槽。
这时,陈琳突然嗤笑起来。
“明公,卫府不过如此。此文堆砌辞藻、讲究骈骊,读来却空洞无物也!”
袁绍嘴角翘起,抚须哂笑:“赵阿旻武夫出身,由主观臣,其人麾下之臣,又有何文采可言?”
其人翻开序,忍不住吐槽。
“荀文若竟亲自为阿旻作序?嗯…荀文若不愧为名士,此序用词精炼、其神紧凑,颇得返璞归真之妙!”
开篇《原道》,袁绍嘲弄之意大盛,“啧”了1声后便翻了过去。
第2篇便是《原毁》。
开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这几句话,使得袁绍本欲1翻而过的手定在半空。
旋即…
不知不觉中,袁绍便读完了全篇。
其人竟突然感觉,这篇更得返璞归真之妙的《原毁》,或许有望解决自己麾下河北、河南两派党争。
于是其人向兀自冷笑的陈琳招招手。
“孔璋,你且看看,此文又如何?”
陈琳噙着冷笑接过袁绍手中书册,匆匆1览正欲嘲讽…
其人竟骤然收起冷笑。
片刻后,陈琳恭恭敬敬将书册还给袁绍,作揖道。
“主公,此文必可传世也!”
袁绍长叹1声。
“孔璋以为,若子远、公则、元图、公与、正南等人品读此文后,仍会党争否?”
袁绍想多了。
河北河南两派党争,与道德无关,而与臀部坐到哪儿有关。
许攸、郭图、逄纪、辛氏昆仲等河南士人,与沮授、审配等河北士人之间的矛盾,因两者背后皆站着无数士族豪强,所以几乎不可调和。
谁让袁绍太惯着士族豪强呢!
是以,陈琳这个聪明人苦笑起来。
“明公可试1试。”
袁绍已被两派党争困扰良久,其人又焉能不知此为无解之事?
是以其人只是长叹1声,便复又读起《卫将军文集》。
读着读着,袁绍心中愈发不是滋味儿。
其人将书册递给陈琳。
“孔璋,你且拿回品读!切记为某誊抄数份!”
陈琳如获至宝般,将书册小心翼翼地收入袖中,行礼躬身而退。
袁绍负手踱步良久后,叹息1声,唤来张郃。
张郃1头雾水地行礼后,便听袁绍压低声音道。
“儁乂,依你看来,某若再提与阿旻结亲之事,赵老夫人是否愿意?”
张郃登时瞠目结舌。
3千册《卫将军文集》,在赵旻领地,即司隶、关中、徐、兖、豫州等地,下发近两千8百册。
其余各州,江东百册;交州、袁绍、公孙度皆1册;马腾、赵韪及荆州刘表各十册、张鲁刘璋各1册,剩余书册由卫府、尚书台自留。
换言之,赵旻发给中原的书数量极多。
因为无论荀彧还是赵旻,2人根本未曾想过,公然将此书售卖。
尽管如此,在2月初9这1日清晨,印刷工坊荀坊主、造纸工坊…另1名荀坊主,也还是同时接到了订单。
订货者当然不可能是荀氏,而是同为颖川士族的韩氏及辛氏。
【作者题外话】:察举制,实则已成为东汉士族垄断官位的游戏。
所以,东汉各种天秀,秀到飞起。
在这里,云某简述1下察举制和9品官人法的异同。
在两汉魏晋时代,“郡望”与“出仕”密切相关。
因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的“乡论”还是魏晋9品制的“簿阀”,都与族望挂钩。
这里需要注意,自黄初元年(西历220年)曹丕推行9品官人法后,察举制度便日趋式微,但它并未被完全废除,而是与9品制并行。
当然,彼时占主导地位的是9品官人法。
察举制的选举权,控制在朝廷公卿与地方州郡县长官手中;
而9品官人法的选举权,则控制在大中正(也叫州中正)手中。
当然,在彼时闭塞的舆论环境下,即使是中央征召,也依然离不开地方推荐。
如果士人因为战乱而迁徙外地,那他们便很难再得到出仕机会。
即使通过攀缘权门谋得1官半职,也往往被当地豪族鄙视,甚至不被承认其人仕宦身份。
典型例证就是曹魏的“丑侯”吴质。
按谥法,怙威4行曰丑,直译就是“狗仗人势”,隐喻吴质在曹丕的宠爱下胡作非为,到处得罪人。
吴质死后,魏朝官员落井下石,给他定了1个恶谥。
吴氏后人前后奔走2十余年(230-254),才将吴质的“丑侯”改为“威侯”。
(吴)质先以怙威4行,谥曰丑侯。质子(吴)应仍上书论枉,至正元中,乃改谥威侯。--《吴质别传》
吴质不仅是死后遭殃,他在生前也被本籍耆老所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