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13章 金秋起义(二)(1 / 2)

“按照枢密院那边给的大致方略来看,我们需要将整个河南、冀南、鲁西、淮西所包含的上百州县,进行全线爆破。”

地图被铺在桌上,参谋罗一心快速画了一圈继续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黄泛区,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地理单元——黄淮海平原。

此前,内阁曾经与陛下讨论过,要在这片区域,以濮阳为中心,组建平原省。

但被陛下否决了。

陛下的意思就是,这里太过平坦,但同时也是在水利设施完善时,整个天下最好的耕地之一。

若是将这里单独独立出来,风险也极大。

综合《黄泛区民众生活考》、《水灾救急同略》、《百姓风俗考察》等等调查和报告。来判断,陛下认为,一旦黄河失控,平原若是单独建省,大概率会迎来境内的普遍大灾。

既然是普遍大灾,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外来的物资支援,但受制于现在的交通环境来判断,若是普遍大灾,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人祸。

比如起义,比如囤积居奇等。

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按照行省的优势,将平原拆成三块。

让其他几个省可以调集物资在省内资源,如此配置,才好让本地的百姓能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有应对的缓冲。”

说到这里,罗一心敲了敲平原地区的中心位置——濮阳:“所以,基于此间的地理环境,我们能利用的,就是平原地区的粮产。

想要快速激发本地的暴动也很简单——发动下属所有的独立团、守备团,带上镰刀下地,用最短时间将这片区域的粮秣清扫一空。

然后用这些粮食,就地招揽本地行将就木的流民。

尤其是,对地主阶级所掌握的土地进行打击。

粮食有了,我们就能再最短时间内,破坏掉本地的给养。

然后再以各镇主力,发动对开封、大名、东昌、归德、徐州、兖州、济南的强攻,给咱们的收割和收拢流民做准备。”

“办法是不错,但你考虑过没有?这一条线是运河。”杨发点了点归德府的位置,“运河南北的调兵遣将速度飞快,你确定大明不会在第一时间内调兵来镇压吗?”

“当然,我敢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罗一心并没有太多反驳的心思,反而是笑了笑继续说,“运河是很厉害,可要是我们将运河堵上呢?他们再快清理,也需要时间吧?”

“所以,你打算在大运河上,发动沉船?”

“必然,也必须。”罗一心抬起竹竿,点在了天津:“大明的北五省总督孙承宗,这段时间内频频调动兵马和粮草,准备沿着大运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西边的山川走势,布置重镇。

枢密院接下来要发动的金秋起义,就是专门用来破除孙承宗战略意图的反制。

一旦我们在这里爆发起义,为了保证北直隶的粮草供应,孙承宗必然南下。

只要他南下,北方坚守的气势,机会衰竭。

到时候我们相当于给北方创造可能得入关条件。

就算不成,为了保证大运河的安全,孙承宗一定会想办法增兵。

只要他增兵,长达两千里的防线,总会有疏漏的地方。

疏漏一出来,就是我们破局的点。”

说罢,现场陷入了思索,片刻之后李信说:“可是,孙承宗明知道自己的防线这么漫长,难道他不会有反应吗?这可不是一个沙场老将该有的应对方略。”

“没错,他肯定知道自己的防线会被针对。”罗一心拿来了边上的一堆文件铺开,指着上边说,“这是这段时间,白莲教、真空教等香堂送来的消息。张将军那边搞情报是一把好手,沿着漕运区境内的很多漕运汉子,也都送来了报告。

首先,漕运的钞关过境的赋税加重了。

只有运送粮草的钞关不仅不收税,有些还会给补贴。

沿着大运河的各个节点上的粮仓,全部转移到了大运河的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