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藤虎其实已经为了今年的夏收做了很多准备。
他舔着脸跟工部赊购了1批农用机械,其中有1部分原本是准备调配给远东的官办农场的。
林本看在他的面子上全都送到了北美,这让周藤虎的手中组建了1支官方的收割队。
周藤虎让收割队从南向北,为那些大户提供收割服务,只收取相当于成本的费用。
此时这支收割队已经到了新临沂。
新临沂是新沂河边上的1个移民定居点。
这里的人口在去年夏天突破两万人,正式成立县级行政公署,新临沂县。
宋老31家是县里的农业大户,他跟这里的大部分移民1般有自己的农场。
宋老3家的长子宋力在军中服役,去年积累军功给家中换来了150亩田。
现在宋家的土地加在1起有5百亩之多。
当然了,这其中还包括1部分的山地和草地,真正开垦成为农田的只有两百亩。
“老婆子,将那只叫的最欢的大鹅给我炖了,今天收割队的人帮咱家收麦子,晚上好好招待人家。”
宋老3赶着1辆马车,马车上是堆得跟小山1般的豆杆子。
这些黄豆是早春的时候种在田间地头,还有1些闲置的旱地上,这个时候已经焦黄焦黄的。
豆类能够肥田,这个道理,华族的农民早已知晓。
要是论种田的本事,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民族能够比得上华族人。
华族人的基因中都刻着种田的天赋。
老宋1家5口人打理着数百亩的农场,弄的井井有条。
他家的林地中已经种上了各种果树,草地上撒上了苜蓿子,秋天的时候打出成捆成捆的牧草,供给畜栏中的牛羊食用。
他将红薯种在向阳的坡地上,也不管收成怎么样,品相好的红薯拿去做红薯干或者卖给粉条加工厂。藤蔓用来喂猪。
他还跟红薯加工厂订购残渣回来做猪饲料。
宋家的猪棚中已经有上百头肥猪。这种欧洲人带来的猪比华族本土的猪长得更快,个头也要大1号。
宋老3的婆娘赶紧过来接过马缰绳,催促他去接收割队。
她催促宋老3道:“那你赶紧去等着啊,不要给别人家的抢走了。”
现在大家都在赶时间收割,麦子已经干透了,要是再泡上1场雨,就可能会长霉或者发芽。
“我晓得,这两天的太阳好,我们收好了晒不了多久就能够进仓库。”
北美地区的官府制定的粮食收购价格现在比本土的还要高。
周藤虎为了尽可能地将移民手中的粮食收上来,减少本土补给的压力。
粮食从本土运送过来,所消耗的成本肯定是比在当地生产来的高。
“3娃子,赶紧出来帮忙。”宋老3的婆娘盯着房子喊道。
宋家3娃子才十1岁,正在上小学,这孩子爱读书,这会儿还子房里做作业。
“娘,我来帮你。”
3娃子也是1个懂事的孩子,拿起铁叉就帮忙卸黄豆。
宋老31路小跑来到了路口。
隔壁老孔家的当家的也等在这里。
“老孔,你干嘛呀?”宋老3警惕地问道。
“我等收割队啊。”孔老2理直气壮地说道。
“啊,孔老2,我已经跟收割队说好了,今天下午去我家田里。都准备好哩。”
孔老2不依不挠地说道:“我家的田更偏南1些,理应到我家。”
“你这是诚心找事儿吧……”
正当两个人争吵的时候,收割队到了。
远远的就听到柴油机的声音。
华族的收割机,还不是后世的联合收割机,割麦子的机器和脱粒的机器是分开的。
收割队会先将麦子割了,前方装着切刀的收割机,将麦子整齐地收成1排,紧接着农户用马车将麦子送到脱粒机那里完成脱粒。
人手多的话,这样两台机器,1百多亩地半天时间就能够收完。
收割队通常就这两台机器配合着组成1个小组。
这个收割小组的负责人是1个老实巴交的拖拉机手,不知道该怎么决定。
这两个人的话听起来似乎都非常有理。
“这位是宋叔吧,你家里有人当兵吗?”小组长与另外1名机械师商量了1下,准备采用军人优先的原则。
他们出发的时候,上头就讲了,因为很多年轻人被征兆入5,劳动力缺乏,所以这次他们的任务很艰巨。
他们实际上是为了替代那些被征召的青壮。
“我家老大是军人。”宋老3抢着说道。
那孔老2也不示弱,这里的移民哪家没人当兵呢。
孔老2也抢着说道:“我家儿子也在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