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八七八章 西北铁路(1 / 2)

福州城内,董良正在组织工部和科研院的骨干开会。

会议的主题就是总结过去1年立项的各个研究项目的推进情况。

同时讨论新的项目。

只有讨论通过的项目,才能够在预算大会上得到资金的支持。

华族不缺钱,但是每1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去。

这1年来,不是每1个项目都推进得那么容易。

有些项目甚至已经陷入了僵局。

比如无线电报项目,这是董良当初主导设立的1个项目。

项目组中不仅有外籍的研究员,就连徐寿这样的大牛。

但是这个项目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董良了解了1下情况,还是华族的理论基础太薄弱了。

无线电传输信号,其中利用到了电磁感应原理。

这个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到了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问题。很多难题似乎是原本的1些原理无法解释的。而华族这里这正理论研究方面的大咖几乎没有。

基础理论这种东西,与比的不同,不是翻看了人家的论文或者书籍就能够整明白的。

有些东西很微妙,可能就是1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需要几十年甚至是更久的积累才能够产生。

“这次法拉第先生会跟尚泰1起回来。到时候让他帮忙看看这个项目。徐工,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跟那位法拉第先生请教1下。此人正是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者,他的基础理论功底深厚。”

徐寿甚至想要反问1句这是不是真的,突然又打住了。

既然元首这么说了,那么肯定不会有假。

徐寿虽然什么都懂1些,但毕竟是半路出家。

他可以说什么都懂,但是没有1样是特别精通的。

他学习的毕竟是人家研究出来的理论。

在他这里搞不清楚的事情,到了原创者手中或许有办法解决。

林本依然做着工部总长,他还是老样子,皮肤黝黑,满手都是老茧,看起来非常朴实。

他对董良交给他的任务兢兢业业,在内阁中也从来不与别人争什么。他1直埋头做好工部的事情,像是1头老黄牛。

“元首,我们枪炮研究所立项的几个项目,基本上都完成了,您说的那种新型机枪,还有1种新式自动手枪都出了样品。”

董良点头,没有让林本继续介绍下。他准备自己有空去兵工厂看看。

“拖拉机厂的产量怎么样了?”董良转移了话题问道。

“我们现在1共有4家拖拉机厂,十3条生产线,年产量可以达到1万台整机。”林本说道。

拖拉机是华族现在重点发展的1项产业。

其实华族也有条件大规模生产汽车。

但是华族的公路情况太糟糕了,满清时期的官道质量太差。

而汽车对复杂路况的适应性比不上拖拉机。因此董良还是选择先扩大拖拉机的产量。

董良听了之后,摇了摇头道:“规模上还是太小了,明年能否增加到十万辆?”

董良将这个数字直接扩大了十倍,有些太多了。

但是换作1个会拍马屁的下属,肯定还会咬着牙拍胸脯保证。

其实只要将资源都倾斜过去,扩大产能到原来的十倍,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最难的技术积累阶段已经完成了。

现在华族生产的大中小3种型号的柴油机头都已经定型。产品甚至经过实践检验。

工部将拖拉机送到了0下几十度的北境,还有常年湿热的广南行省。

让这些机器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经受考验。

不过要让林本将产量提升到十倍,他确实做不到,因为他是工部的总长,而不是拖拉机厂的厂长,他要做整体考虑。

“元首,我们明年最多可以生产5万辆。您不要忘了,咱们要将工作重心放到西北铁路上。除非您能够给这条铁路放宽时限。”

林本这么1说,董良顿时就泄气了。

西北铁路显然更加重要,因为这条铁路将关系到华族未来的版图,关系到华族的安全。

要想战胜沙俄就必须要有1条通向西北的铁路。

董良曾经找总参谋部的人研究过,沙俄人至少能够向西北的战场上投送5十万兵力。

在北境,沙俄人也拥有投送十万步兵的能力。

现在来看,华族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没有优势。

华族的参谋部已经开始做准备工作,原本驻扎在徐州的江北纵队已经开到甘肃去做适应性训练。

另外,胶东纵队也将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