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35章 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1 / 2)

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郝强面对当前芯片危机所采取的战略方案。

他早在危机爆发之前就未雨绸缪,大量预购了芯片。

为了不引起市场的过度关注和猜疑,他采取了循序渐进的采购策略,逐步增加订单量。

然而,未来汽车的销售势头远超郝强的预期,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势不可挡。

这种超乎寻常的市场反应,虽然令人欣喜,却也带来了难以意料的发展。

话说回来,膏通公司作为主要的芯片供应商,其产能也并非无限。

即便郝强手握重金,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获取所需数量的芯片。

对于小批量订单,预付部分定金便可;

但若订单量远超供应商产能,则需要支付大比例定金。

这无疑给郝强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就像是在钢丝上跳舞,既要保证充足的芯片供应,又要维持公司的现金流。

目前的芯片库存量最多可以支撑十几万辆车的生产,按照未来汽车当前的销售态势,这些库存仅能维持六七个月。

郝强也心知肚明,即便未来科技集团全力以赴研制芯片,仍然无法避免几个月的供应空缺期。

这就像是在与时间赛跑,每一天都显得弥足珍贵。

晚一天生产,就损失一大笔钱!

不过,只要市场需求仍在,一切就还有希望。

况且,膏通公司的赔偿款也足以弥补部分损失,这无疑是一剂及时的强心剂。

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郝强坐车前往公司。

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平静的工作环境,而是守候在公司大门外的一群媒体记者。

这些不畏艰险的新闻工作者,一见郝强的车驶来,便如潮水般涌上前来,连门卫保安都来不及阻拦。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阵仗,郝强保持了惯有的冷静。

他转向副驾驶座上的保镖阿坤,沉稳地说道:“阿坤,你让记者们在一楼大厅等候。”

阿坤闻言立即行动,他迅速下车,用略带严厉的语气对记者们喊道:“各位记者朋友,请注意安全!

贸然冲向行驶中的车辆是很危险的行为,要是被撞死了,你觉得无所谓,但你们的家人肯定会泼脏水在我们公司和老板头上。”

一位记者不甘心地回应:“兄弟,我们只想采访郝先生几个问题,能否给予回应?”

紧接着,另一位记者也附和道:“是啊,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够了。”

阿坤保持着职业的态度,声音提高了几分:“各位,我们老板体谅大家工作不易,邀请你们先到一楼大厅稍作等候。至于其他安排,我暂时还没有收到进一步指示。”

阿坤只按原话传达即可,不敢有丝毫添油加醋。

得到郝强的回应后,记者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车子周围。

保安随即引导他们进入公司内部,但仍然严格执行安检程序。

必须确保只有合法的记者进入,防止携带危险物品或有威胁老板安全的行为,这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郝强下车后,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了公司大楼。

尽管外面记者云集,他却显得从容不迫,仿佛这只是普通的一天。

他直接前往自己的办公室,准备先处理积压的公务。

对于那些等候的记者,他决定暂时不予理会。

至于那些记者,先晾着吧。

他们想采访就采访,哪有这么惯他们的,又不是他孩子。

再说,过度迁就,反而会失去主动权。

与此同时,几位记者被安排在公司的贵宾接待室里等候。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他们的耐心也在逐渐消磨。

茶水一杯接一杯地喝着,仿佛要将整个茶壶都喝干。

有的记者甚至多次起身去洗手间,既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也是为了缓解等待的焦虑。

公司安排了一位人事专员负责接待。

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记者们的不安也日益增加。

终于,一位记者忍不住开口询问:“美女,请问我们大概还要等多久才能见到郝先生呢?他之前是答应了要接受我们的采访的。”

人事专员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柔声回答道:“各位记者朋友,我完全理解你们的心情。

但是你们也知道,我们郝董事长的日程安排非常紧凑,尤其是刚刚结束假期回来,可能还有一些紧急会议需要处理。

我这边暂时还没有收到具体的通知。

如果各位方便的话,也许改天再来会更有把握一些。”

她的回答既委婉又得体,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但也没有完全打消记者们的希望。

记者们听后,脸上露出了理解和无奈交织的表情。

只是,这等候太难受了点。

其中一位资深记者叹了口气,说道:“哎,也是。

我们能理解郝先生的处境。

毕竟你们公司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想必整个公司高层现在都在为此忙得焦头烂额吧。”

其他记者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尽管他们急于获得第一手资料,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种特殊时期,公司高层确实有更紧迫的事务需要处理。

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不可能为了迁就他们而不先处理公司急事。

人事微笑着说:“大家随意吃些瓜果和饮料。”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半个小时。

此时,已经远远超出了郝强原本计划地让记者们等待一小时的时限。

会议室内的气氛愈发沉闷,记者们的耐心也渐渐消磨殆尽。

就在众记者即将按捺不住,准备离开之际,郝强终于姗姗来迟,缓步走进了一楼会客室。

记者们见到郝强的身影,纷纷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焦虑一扫而空。

一位年轻记者眼疾手快,抢先一步挤到郝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