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饺子馆成立后,每逢过年,母女两个就带着徐奶奶忙饺子馆年夜饭的事,一直忙到除夕深夜,祖孙三个才闭门谢客,清清静静地在县城过了两个平静的春节。
这次回村,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乡亲们,给她家送来这么多的自制吃食,各种各样的吃食都带着大家的一片心意,有的还冒着腾腾的热气,一看就是刚出锅不久的,可以直接拿来当午餐。
想当年还在苏家老院的时候,她和刘庆华生存艰难,从来没有遇到过哪家过年过节给她们送吃食的。
当年大家都穷,她和刘庆华娘俩更穷,对外交际都是以苏家老院的名义。而苏家老院的那些人刻薄寡恩,锱铢必较,在村里的人缘并不好。
加之苏白氏一直把持着整个家的一日三餐,将粮食面粉等物资都锁了起来,只给刘庆华一定的食材量,安排她做一大家子人的饭食。
村里也是个小型社会,也是要通过资源互换来联络感情的。
两手空空的刘庆华拿不出多余的东西在村里交际,自然也没有谁会主动在年节时送吃食给刘庆华。
就是送了,村里人也都知道,最终是到不了母女两个的口里的,要么早早就被鼻子比狗都灵的苏白氏给夺了去,要么就是被两个姑姑给偷吃了去。
所以这么多年来,苏妍还是第一次见到过节时,有人主动来她家送东西的,且还是这么多,堆的客厅都满满当当的。
在村里人的观念里,每逢年节,谁家来的人越多,收到的礼物越多,越证明这家的人在村里地位高,人缘好,有威望。
苏妍看了看这数量和不同的样式,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估计半个村子的人都来过了吧?
母女俩正聊着,就听见大门口传来了动静,接着田银花熟悉的大嗓门先响了起来:“庆华,庆华……”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苏妍还没来得及出屋门,田银花的身影便穿过了过堂,提着一篮子热气腾腾的东西走了进来:“庆华啊,妍妍啊,家里今天包了饺子,我给你们下好带过来了!都累了吧,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刘庆华一边迎接着招呼道:“婶子过来啦!”,一边忙不迭地归置桌子上的东西,将方桌收拾出吃饭的地方来。
田银花打量了一圈,笑呵呵地道:“哎哟,这么多东西,得半个村里的人都来过了吧?”
刘庆华一边给田银花打下手,将篮子里的盘子端出来,一边应答道:“可不,今天一上午家里就没断过人。这么多东西,我俩根本吃不完,推又推不掉,驳了谁的面都不好看。你说咋办?”
田银花乐呵呵地道:“还能咋办?收着呗!东西不值钱,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都收下,天冷,东西坏的慢,吃不完慢慢吃。估计下午你还消停不了,人还不少来。”
结果下午果如田银花所料,上午还没来的乡亲们陆陆续续又送了不少东西,不过这次有送菜的,有送零嘴的,还有送肉条的,倒像是给苏妍母女俩备年货似的!
苏妍还好,吃过饭就一头扎进食品厂忙碌。
可就苦了刘庆华,腊月二十三小年这整整一天,一直到晚上六点,家里就没断过人,可算是宾客盈门,每个人都会坐一会聊一会,嗑把瓜子,喝杯热茶,一天的时间就这么飞速过去了,刘庆华感觉这一天过的可真是痛并快乐着,一天说的话比在饺子馆三天接待客人时说的话都多!
但心里却是快乐的,满足的,舒畅的……
一夜无话。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