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海贸开放后,大明至少要一万艘以上的商船,按照平均五年左右的使用寿命算,工业研究院单凭此一项,每年可以净赚五百万两银子。”
嘶……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羡慕的话已经说麻了。
工业研究院有取水车、代耕,现在又有蒸汽机等等,一年能赚到七八百万两银子,大明赋税的两三成,何等的夸张。
“陛下,臣以为王院长的策略可行!”
“臣也赞同,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在前期臣以为是有必要的,且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技术外泄!”
“陛下,臣附议,等技术再有突破时,再将第一代的技术开放给民间去制造,现在的制造权还是要抓在朝廷手中!”
“臣附议!”
……
内阁、六部众人齐齐回应着王徵的提议,眼中满是兴奋。
崇祯也是微微点头,王徵的考虑很是全面,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产量问题。
不待他出声,王徵就出声了:“诸位高兴的太早了,本官刚刚的提议虽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技术的不泄露,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
“产量!”
“产量?”
两道惊呼声出现,众人寻声看去,竟是工部尚书范景文和户部尚书毕自严。
只见两人眉头紧皱,眼中闪烁着丝丝的无奈之色。
毕自严愁的是有着大好的机会,却因为产量的问题,无法大规模的实施,要知道早一天用起来就能多周转,相应的就能多收一天的商税。
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下降,商品价格自然就会下降,百姓就会受惠。
范景文愁的是原料提供的问题,无论是农业研究院还是火器研究院、以及工业研究院,所有的原材料基本都是由工部负责的。
其他两部所需倒也还好,只要把控住质量就行,可工业研究院现在所需的造船木材是最头疼的问题。
大明缺木材吗?不缺!
即便是缺,不是还有扶桑那边吗?
可缺的是立刻使用的木材,制造战船的木材要求极为的严格,必须要风干三年以上,除去木材的含水量和木性。
否则在阴暗、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几年就会腐烂,木头连接处强度逐渐降低,船的框架和木料都会松动。
装上了飞雷炮和红衣大炮的战船发射时后坐力极大,搞不好就把战船给搞散架了。
工部和户部、以及三大造船厂都存储的有,但顶多也只能搞出四五百艘,远不及所需。
崇祯看向脸色淡然的王徵,心中知晓他已经有了想法,于是问道:“王爱卿胸有成竹,想来是有解决的办法了?”
王徵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道:“陛下,臣的确是有办法,但有些惊世骇俗,且还涉及到朝廷的机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