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三九六章 秋防(2 / 2)

“各位,仲秋已过,冬天还会远吗?以往每到秋冬之际,都是满鞑子出兵攻我之时,今年会有例外吗?”

杨振一张口二话不说,先把这次议事的主题给点明了,在座众将心底顿时一沉。

杨振的反问很简单,答案更简单,而且不会有人有什么异议。

因为正如杨振所提到的,历年的秋冬季节,的的确确都是满鞑子出兵征战的时节。

明朝九边各镇例行的秋防,指的正是在秋冬季节调兵备边,防范鞑子入侵,俗称防秋或者秋防。

在座的众将多是边军中的宿将,即便不是,也都在关外生活日久,对这一点自然不陌生。

所以杨振此话一出,众将皆点头,虽然无人应答,但答案是什么却是明摆着的,那就是秋天来了,满鞑子也要来了。

而且以松山官军各部此前重创满鞑子之深,而满鞑子的报复却迟迟没来,恐怕正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当然,在座众将心里虽意识到了这一点,且无人会把这话说出来,毕竟杀满鞑子守城池可是他们的本分。

“满鞑子会不会来辽西?我看会,不是可能会,而是一定会。那么满鞑子来了辽西会攻谁?会攻锦州,攻我松山,还是会直接越过松锦,去攻宁远?”

杨振这一段话,一下子就把众将拉到了战争的气氛之中,方才还觉得有一点点遥远的秋防,一下子仿佛就拉到了众人眼前,甚至就咣当一下子落到了自己的脑门上。

杨振话音一落,包括老神在在的杨朝进在内,堂上的众人齐刷刷地把目光锁定在了杨振的身上。

“这个,这个,都督可是有了什么消息?卑职是说,都督可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或者得到了什么线报?”

松山副将夏成德忍不住第一个说了话,可是说出了话之后,又突然觉得不合适,便立刻又改了口,然而不管怎么改口,前后的意思却是大体一样的,就是认为事关重大,想知道杨振这么说是不是有什么确凿的依据。

然而,现在的杨振哪里有什么可靠的线报啊,他有限的谍报队伍,目前还仅仅停留在松山城内外各部人马之中。

比如说他让李吉负责的统计公所,目前在做的事情,主要还是把新入松山官军的各部人马情况摸底排查清楚,暂时并没有余力往外扩展。

眼下,就连锦州城、宁远城,他都还没有来得及安插进去人手,又哪里能够打入满鞑子的内部呢?

当然了,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确凿的依据,他最大的依据就是历史上的有关记载了。

崇祯十二年十月初,满鞑子和硕肃亲王豪格与和硕豫亲王多铎统军两万余人,越过大凌河,接连绕开了锦州、松山、杏山、塔山、连山不打,长驱直入,直攻宁远,鏖战数日,斩杀金国凤而还。

此行是为了报复年初围攻松山伤亡惨重之仇,还是另有其他的目的,比如围点打援,那就不得而知了。

特别是历史上满鞑子十月围攻宁远之前,与松、锦、杏、塔等地驻军将领是不是提前有了什么默契,那就更是不得而知了。

总之,满鞑子军队围攻宁远期间,不管是宁远以北的数城,还是山海关内的重兵,都袖手旁观,无一支援军前往。

而满鞑子所取得的比较大一点的战果,就是干掉了以松山守城闻名天下,辽东驻军之中唯一悍勇敢战的宁远团练总兵官金国凤,还有他的两个儿子,算是报了年初围攻松山失利的仇。

当然了,要说最大的战果,或许并不是这个,而是对关外诸军士气军心的严重挫伤与沉重打击了。

这就是杨振所了解的那点历史大势,这就是他所掌握的唯一消息来源了。

可是,对于这个“消息来源”,杨振又该如何张口说它呢?

难道他能告诉在座的众将,他是穿越客,他看过了史书上有关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何时的记载?

当然不能。

尤其是现在有了自己这个穿越而来的扑棱蛾子使劲扇动翅膀,历史会不会因此有所改变,或者说,满鞑子绕开绕开松锦诸城而不打,直接去攻宁远的时间,会不会提前或者延迟,那就更不是杨振所能预先知道的了。

他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毕竟到目前为止,满鞑子还没有发动这场攻势,他尚可以从容布置。

“你们不要管我有没有什么线报,也不要管什么消息来源,我只问你们,满鞑子若又来了,他们最可能会打哪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