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听了听了玄天大法师的教导,感觉今日真的是收获满满,玄都大法师作为老君唯一的弟子,或许是平日太无聊,今日下凡话特多,刘叔也劲量做一个倾听者,他心道或许在仙界,这些上仙们平时可能就是修炼,也没什么人可以说话,或许也是因为不敢乱说话,东岳大帝之前就曾说过,仙界不好混,规矩很多,想来也是不能乱说话的。玄都大法师此时,又热情的说道“一个好的时代,只需遵循不言之教就可以了。老君常说‘他有些怀念在人间,担任守藏室之史的日子,那绝对是人类最精彩的时代,或许以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精彩了,那么多不可思议、天马行空的学识,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时代会爆发出那么多辩论的声音、有趣的想法,更别说同时期还有西方世界也同样开始思想大爆炸,那是多么的与众不同,仿佛宇宙中的星辰各有不同,又如树枝的树叶互不相同’。”
刘叔倾听者,玄都大法师更卖力的说道“也许正因为人类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思想,才能被天道认可,众神们也才心甘情愿的离去,好让人类的思想可以自由飞翔,为了观察人类的发展,众仙们甚至覆灭了人界附近的许多星辰,好让危险远离于人界。众神虽然远去,但是其实一直都在观察这里,因为道在众神就在。”玄都大法师转头直视太阳,随后说道“告诉你的弟弟,告诉他‘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正,无事而民自富,无欲而民自朴。’”刘叔闻言,用力的点了点头,说完这一切,灵观大帝已经飞起,只是一眨眼,便已飞出云层,飞向八景宫中紫光殿,天上又隐隐的传来一道慈祥之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过了没多久,人界便有传闻说,灵官大帝和真武大帝突然下凡,他们不知为何,就直接扫平了一波邪魔外道,于是,几百年间,各类妖邪不再出现于人类的城池中心,似乎全蛰伏在深林、大山各处。
灵官大帝走后,刘叔拜服于地,良久方起,如今和大帝混了个脸熟,大帝又有事相托,刘叔自然不会客气,这景室山灵气相比他的云山,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地,于是,刘叔坐圜守静,引气流走完一个又一个大周天,随后,刘叔又开始服气、胎息、守一、存思……古有诗云“逍遥一人瑶台去,不管人间春与秋。”刘叔一入定,便忘记了时间,只感觉自己道心通明,或者也可以叫做顿悟,他感觉自己的魂魄,仿佛已经脱离了躯体,并与天地融为一体,他的脑中也只有一个词——道一,想着想着,刘叔开始清虚内守、强骨益气、会精养神、筋骨致坚……然后慢慢入境。
刘叔也不知自己这样,到底过了多久,好在景室山是道家祖庭,不可能有邪魔外道敢到此,此时,又有玄都大法师福源照身,刘叔感觉自己的道基已经圆满,如今他的境界早已达到筑基上品,离圆满破境入金丹,其实也只有一步之遥,很明显,他又遇到了破境瓶颈。虽然景室山的山顶是吸收天地灵气的好地方,但这里毕竟不是自己道场,此时,刘叔体内的灵气已经圆满,并且开始有些外泄了,再呆在此处,定也难突破到金丹境,并且,刘叔的境界,还不足以让其一直辟谷下去,于是,刘叔停止吸收天地灵气,并醒转了过来,这时,他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他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打透,并黏在了身上,甚是难受,他的身上更是恶臭难闻。
刘叔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他四下张望,山顶上有许多花花草草,但他是万不敢动的,于是,刘叔只能颤悠悠的下了山,很快,他便来到了山下的村镇,原来,常有拜道者前往景室山求道,所以为了方便,这山下便渐渐形成了一个不大的村镇,刘叔找了一间最近客栈,便急忙喊到“伙计,快,快上点豆饼,再来壶酒。”伙计闻言,知道又是一个快饿晕的求道者,于是他带着豆饼赶紧过来,并介绍到“客官,您先慢用,酒马上来,脾析、豚拍是小店拿手菜,要不要来一份,吃肉才能快速补充体力。”刘叔一边吃着豆饼,一边点了份豚拍,不久,伙计便拿来一壶清酒,刘叔自酌自饮,总算是活了过来。
此时快到饭点,酒馆里客人已是不少,好几桌都坐满了人,并皆在议论纷纷,似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刘叔此时修为提升,不经意间便听到了他人的谈话,原来,春申君带着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军又再次合纵攻秦,这次五国联军都打到秦国函谷关,就差一点便能攻入关内,可惜最后还是败在了函谷关下。众人皆骂“黄歇啊,庞暖啊,你们真是不中用啊!这虎狼之国如此凶猛,此次联军失败,怕是日后再难有合纵之举了,诶!想想当年吴起在魏时,我魏国是何等的强大,到庞涓死后,我魏国便再也没有当初那等风光了,恨啊,恨啊。”
刘叔记得自己当年出山时,信陵君魏无忌听从其门客侯赢之策,替魏王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如姬感恩下,便帮助信陵君在魏王的卧室,成功的盗出魏将晋鄙的兵符,信陵君在侯嬴好友——大力士屠夫朱亥的帮助下,杀死魏将晋鄙,并接管了晋鄙的军队,信陵君带领着八万精锐魏军与秦军殊死搏斗,最后,总算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
解救了危在旦夕的赵国。信陵君魏无忌害怕安釐王责备,便在赵国住了十几年,此时,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乘着信陵君魏无忌身在赵国,魏国国中又无名将,便日夜不停地派兵攻打魏国,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魏无忌听从毛公,薛公之策,很快便回到魏国,随后,信陵君又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诸侯国听说是信陵君派人来求援,便纷纷同意出兵,于是,魏无忌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之南是大败秦军,秦国名将蒙骜是战败而逃,联军又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惧怕,只得紧闭关门,不敢再贸然出关。
没想到不过五六年,秦国恢复过来后,又开始攻打各国,于是,赵国的庞煖联络各国,准备再次合纵伐秦,韩、赵、魏、楚、燕五国皆同意出兵,但庞煖自认为自己威望不够,所以联军便以楚考烈王为纵长,而四公子中,唯一活着的春申君黄歇则负责执掌军事。这次,五国军队依旧攻到函谷关下,秦国丞相吕不韦听闻五军再来,却是全然不惧,原来自上次五国攻秦后,吕不韦已想到破解之法,吕不韦派人将秦国要偷袭楚国的消息,无意间告知了春申君黄歇,春申君不知是计,便带着楚国的大军,连夜从秦国跑回了楚国,主将一跑,联军便顿时群龙无首,此时秦军从函谷关一涌而出,五国联军惧怕纷纷后撤,最后联军只能无功而散。
刘叔在客栈住了几日,等到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便离开村镇,坐上马车,准备去往魏国的大梁,拜访名将廉颇,听鬼谷子前辈说“当今天下,白起已死,如今,只有赵国的李牧、廉颇,秦国的王翦可入得他的法眼。”刘叔又问“这几人谁更强一些”,鬼谷子说“其中以李牧最为独特,由于他长期与匈奴对峙。所以李牧的战法就显得与众不同,传统的战术讲究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分之,少则能逃之;或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令行禁止,严不可犯,审敌虚实而趋其危。这些都是为天下名将必学的战法、战术,然李牧总是在厉兵秣马,他每天令庖厨宰杀几头牛以犒赏士兵,又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并让守卫们切勿小心看守烽火台,再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好知己知彼,可以说天下将领中,李牧对待兵士是最为优厚的。”
刘叔也是不解问道“这是骄兵之计吗?李牧如此做,就是让匈奴感觉赵国都是软蛋,赵军则养精蓄锐,只等匈奴出错,便可一击必杀。”鬼谷子点头道“小友说的有理,当匈奴开始蔑视赵军时,李牧便让人将大批的牲畜,拉出去到处放牧,放牧的人和牲畜在野外是漫山遍野。匈奴人一看有牲畜可抢,便先派出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得到消息,就令士兵假装失败,并故意把牲畜和一些老弱残兵丢弃给匈奴;匈奴单于听说了之后,认为赵国都是弱兵,便率领着大批人马入侵赵国。此时,李牧早已在各处要地布下许多奇兵,匈奴一进入包围圈,李牧便下令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并开始反击匈奴,匈奴军大败,被杀死十多万精锐人马。李牧又乘势灭了襜褴,并打败了东胡部落,收降了林胡部落,匈奴单于是落荒而逃,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再接近赵国的边境城镇。”刘叔点头道“对付这些游牧民族就该如此,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城池并不感兴趣,他们只对人口、牲畜、布匹、金银感兴趣,李牧这一手钓鱼战法,比起其他将领的主动出击,真是高明了许多。”
刘叔点头又问道“听闻廉颇就在魏国大梁,那廉颇又有何能耐能入前辈法眼了?”鬼谷子笑道“廉颇之威不可小觑,齐国传到齐威王时,齐威王任用邹忌子为相,又任用田忌、孙膑为将,于是齐国便开始强大了起来,桂陵之战,我徒孙膑献计当围魏救赵,这一计,使齐国一下便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魏国,齐威王死后,传于齐宣王,齐宣王时代,齐国是更加的强大,所以后来才有燕国乐毅率领联军伐齐,然而如此强大的齐国却被廉颇屡次击败,赵王派廉颇功打当时的强国齐国,廉颇率军先是大败齐军,两年后,又夺下了齐国不少城池,三年后,赵王又派廉颇去攻打魏国,廉颇是不负众望,又夺下魏国的安阳和房陵。”刘叔赞道“当时天下就属齐国和魏国最是难打,没想到廉颇如此厉害。”鬼谷子又道“可惜长平之战时,赵王令赵括代替廉颇,不然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啊!”刘叔点头道“听闻是秦相范雎使的离间计,蔺相如看出是秦人之计,可惜那赵孝成王却不听良言。”
鬼谷子道“所以我常对徒儿们说,‘为将者当先学会择主而事’,既然君主可以挑选你们,那你们为何就不能挑选君主呢?可惜能听入者少之又少,诶,不过这天下明主却也不多。”刘叔点头,鬼谷子又道“长平之战后,燕王喜听闻栗腹报说‘赵国的都城——邯郸城内已看不到多少成年的男子了,这时候我们若派兵攻打赵国,必然可以夺取大量的城池。’燕王喜便派遣六十万大军与2000辆战车,分两路攻打赵国,赵孝成王经过长平之战后,总算是想起了廉颇,于是赵国东拼西凑,总算是召集出十三万大军,当时燕军与赵军比例是五比一,天下无不认为赵国将有灭顶之灾,然而,老将廉颇率领着13万老弱赵军是大破60万精锐燕军,杀死了燕国国相栗腹,并杀入燕地,包围了燕国都城蓟城,最后燕国是割让了五座城池,方才求得赵国退兵。此战后,赵孝成王把尉文一地封给了廉颇,并赐号‘信平君’,又授官假相国。”刘叔也道“当得如此,廉颇也确实当得名将二字。”
就在刘叔赶往魏国大梁之时,半路上,刘叔突然想起一人,即魏国的杨朱,杨朱与列子是老子之后名声最显的道门人物,二人是道门的两类传承,但二人学说又有些互不对付,因为杨朱的学说与传统道门学说颇为不同,杨朱之学的思想主要是“贵己、轻物重生、全性保真”,所谓“贵己”,孟子曾评价曰“杨朱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而杨朱则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的意思是“古时之人,你让他拔下自己的一根毫毛,说此事有利于天下,他是不会给的;而让天下人来奉养他一生,他也是不会同意的。依我看,如果人人都可以治内贵己,互不侵犯、损害,人人自重自爱,各安其所,这样天下不就太平无事了吗?”反观列子的思想,却是更接近于老子的思想。
后来,列子、杨子之后,道门又有庄子,庄子对于杨朱的评价,曾在《庄子》中多有描述,其中写到:杨朱曾问老子“有这样一个人,他敏捷果决,认识事物透彻明达,学道精勤不倦。那像这样的人,可以和圣明的君王相比吗?”老子说“这样的人,就好比能够追捕狐狸的猎狗,最多可做个高官,又怎能和圣人相比。”杨朱闻言惭愧的问道“那圣明的君王,应该怎样治理天下呢?”老子答“圣王治理天下,其功绩福盖天下,却说和自己不相干,他教化诸事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什么依赖;他虽有功德,却不愿用语言说出来,并使世间万物,欣然得到他们想要的;而他自己则立于神秘莫测之境,畅游于虚无的世界。”后来,杨朱在梁城又与老子相遇,老子见到杨朱仰天长叹道“当初我把你看作是可以教诲的人,如今看来你是不可受教的。”杨朱听后,十分惭愧,于是他跪在老子门前,希望能得到点化,老子说道“你看你仰头张目、傲慢跋扈,你这样,谁还愿跟你相处?那些德行最为高尚的人,总会认为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你再看看你!”杨朱听言,果然改变了不少。
杨朱得到老子点化后,果然是受益匪浅,他的学说也很快便发扬光大,孟子后来描述过杨朱学说的盛况“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说杨朱与墨子的学说流行于天下,人们说的不是杨朱学说,便是墨子的学说,正因为两派学说盈天下,所以这两派学说又多有对立,墨学说“兼爱非攻”,就是宁可牺牲自身,也在所不惜,人们可以为了他人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自我,墨学觉得不论贵族还是百姓,我们都是一家人,并希望人们可以将其他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兄长来对待了;而杨学提倡“贵己”,杨学认为不论贵族还是百姓,人人都是平等的,凭什么君王、贵族就比你更重要?那些统治者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百姓的身家性命却是有限的,一个人对你说这件事对天下或者国家有益,那你就让这个人立马去做,我们百姓应当爱惜自己,把这些“好事”让给这些所谓的“专家”,而让天下人受损,自己得益的事,我们也不该去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都会有因果或者承负的。
刘叔在魏国寻了几日,总算是找到了杨朱学派魏牟的后人——魏选,魏牟
曾经因功被封于中山,所以也算是魏国的贵族,如今传到魏选这一代,虽然中山早就亡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魏家在魏国还算是个大户,也因此刘叔很快便找到了魏选,刘叔向魏选请教了杨朱之学,魏选见刘叔是同道中人,便将杨朱之学《杨子》传于了刘叔,刘叔也对里面不懂的地方多以询问,比如杨子为何不拔一毛以利天下,魏选嗤笑道“此乃儒学为了打压我杨朱之学,而故意曲解了杨子之言,杨子的意思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凭什么要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如果今日你拔了一毛与人,那么明日会不会要你牺牲自己的性命?”刘叔点头表示赞同。
魏选与刘叔相谈甚欢,便又将杨朱之学中的贵己养生传于了刘叔,魏选先解释了求生、好生、乐生、重生、贵生、养生与长生之道,又提出“所谓道者,是人所以得生之理,而所以养生致死之由。修道者是即此得生之理,保而还初,使之长其生。”刘叔听了,有所领悟,魏选又解释道“你将生与道结合在一起,便可做到事半功倍。”刘叔按照魏选所说的方法,调整了自己的呼吸方式与吸收灵气的方法后,果然感觉到自己吸收灵气快了不少,不过刘叔又感觉自己身体中有许多的阀门,魏选闻言笑道“道友天资异禀,没想到这么快便察觉到了这些身体阀门。人体内依医道来说共分七门,而杨子先生发现人体中除了这七门之外,还有其他的九门,这九门在人体中形成了九门锁阳阵,使人类吸收灵气难度增加了九倍,所以能修行者才如此的风毛菱角。”刘叔说“那如何才能破解这九门?”魏选说道“道门中有许多办法可以破解,我们杨学便是以养生之法来破解,刚才我已将此法传于了你,不过你若要修炼此法,切记,要做到全性保真!”
刘叔忙问“这全性保真又何解?”魏选解释道“其一最好是童子之身,其二就是让保持自然的状态,顺应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