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已经完全脱离了他的历史认知,先知者的优势已经完全消失,之后的每一步都得自己判断。
他无法保证自己的行动绝对正确,只能在自己的认识里尽可能正确。
发展生产,整饬财赋向军队绝对倾斜,军队建设的效率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这也让季汉走向了军事帝国的道路,该如何让大汉第三帝国平稳落地。
起码要打造两百年国运,着实够令人头疼。
虽然刘禅一直在注意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但不可否认作为统治者他依旧是取走了大量的劳动果实。
几乎耗尽了境内老百姓血汗的物资用于军事。
不过惯性如此,既然已经走到这里,无论是将来的期待还是之前的经历,面对迷雾前路难道不应该继续走下去吗?
所以,前路未知,刘禅有压力但未曾迷茫。
“且悉心留意消息,迎战之事再议。”刘禅如是说,随后便起身离开。
这话却也不知是对霍弋说的,还是对人群角落里的六扇门镇抚使郭庆说的。
只是二人心里都记下此事,准备之后全力以赴。
就这样,一场核心战略基本被敲定。
当然,这不是君臣一块碰碰嘴皮就能制定的,而是根据当下时局大势顺势而为。
因为曹真会奋力一搏,所汉军便从主动出击和拖延消耗这两个仅有的选项中做出选择。
因着最高权柄掌握着刘禅尽可能歼灭更多敌人的要求,故而选择的结果是主动出击而已。
至少关中接下来的迷雾消散,陡然开朗。
后一日,新的会议召开时,军中参谋已经于泥盘上标注好了新的战局情况。
尤其是北塬的地理最为清晰,凡是已经知晓的双方兵力部署全都可见。
会战兵力是十八万对二十万,数量上不能称汉末第一,毕竟当初黄巾之乱数百万人马一骑绝尘。
但从军队的综合实力来看,比之当年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甚至于汉中之战都是有过之无不及的。
魏军略多一些,但是没什么好怕的。
汉军将士们的士气、武器装备等各方面的优势都有一点,积少成多便是大优势。
实际上,不少人是跃跃欲试的,魏延带头之后,诸将俱皆踊跃请战。
到了后来,连之前一直辛苦做泥盘的张苞都忍不住上前请战,结果被张飞瞪了一眼便讷讷退到众人身后。
因着外戚的身份,关兴还是个校尉,张苞就已经是偏将军。
这难免让人心生醋意,而张苞显然是能感受到兄弟的不服气,所以想着立上一份大功让对方心服口服。
当初刘禅带他们北上之前,张苞和关兴还争当先锋将来着。
刘禅不同意,毕竟魏延、霍弋、张南、冯习等承上启下的将领们都健在。
还轮不到他们这些年轻的二代们蹦出来挑大梁,还是多沉淀两年比较好。
二人不服,闹到了刘备跟前,一人被老刘罚抄十遍汉律后服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