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218.第212章 李渊 我不要脸我要利益(1 / 2)

第212章李渊:我不要脸,我要利益。

天幕上,

晋阳宫内

“始毕可汗启。”

“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终为上天所责。”

“我今大举义兵,欲安定天下,远迎君上还都,恢复与突厥和亲,一如开皇之时。

“如始毕可汗能与我一同出兵南下,希望不要侵害百姓,金钱玉帛,皆为可汗所有。”

“如因路途遥远不能南下,只愿和亲,也可坐享厚财,一切抉择皆凭可汗心意。”

李渊念了一遍自己写的手书,随即笑呵呵的看向殿内众人。

“怎么样?可以吧?”

殿内众人面有郁色,但也都点点头。

“行,那就给始毕送去吧。”

此时,一位大臣出列拱手道:

“唐公,启字过于谦卑,不如多给些财物,把启改为书。”

李渊一边折迭好书信一边笑道:

“肇仁啊,这事你就不懂了。”

“古人云: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

“况且启字又不值钱,你连钱都舍得多给,还舍不得这一个字吗?”

随后将书信交到大臣里,脸色庄重道:

“马邑的刘武周、朔方的梁师都、蒲城的郭子和都已经归附突厥。”

“如今我们要挥师长安,万一突厥人趁势进犯太原,我们就陷腹背受敌、进退失据了。”

“所以,暂时向突厥人低头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拿着书信,刘文静点点头。

大殿内一阵无言。

就在李渊想让众人散去时,一道英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阿耶,始毕狼子野心不会轻易满足。”

“若是其出兵理由是阿耶称臣,阿耶该如何应对?”

众人看向出言的少年。

一身淡黄圆领袍,头戴一顶金冠。

一双丹凤眼锐气十足的扫视了一眼殿内众人。

李渊想了想,开口道:

“世民有何计策?”

英气少年凤目一挑,朗声道:

“废皇帝而立代王。”

“兴义兵以檄郡县。”

“改旗帜以示突厥。”

“如此则师出有名,以辑夷夏!”

李渊笑了。

“不愧是我儿。”

英气少年笑而不语。

殿内众臣神色不明。

画面一转。

一支挂着红白色旗帜的大军,浩浩荡荡的从晋阳出发。

当时突厥雄踞塞外,北方群雄多恃为外援,李渊也于举兵后不久,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称臣于始毕可汗,以结盟好。

突厥本想立李渊为帝,但李渊不从。

随后突厥大臣康鞘利奉始毕可汗之命来到了太原,带来李渊借的一千匹战马。

公元617年七月初四,李渊打“志在尊隋”旗号,宣布尊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

命四子李元吉留守晋阳,自己与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率甲士三万人西行。

大汉,

刘邦看了看天上的疆域图,

确实,对于在晋阳之地起兵的李渊来说。

北方的突厥人就是他背后的一个巨大威胁。

除了暂时向突厥人低头,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除非他不想争霸天下。

而且能不占虚名以现实的考虑出发

刘邦不由得拿他跟杨广对比了一下。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啊。

“娥姁,你觉不觉得天上那小子很有头脑?”

“他知道胡骑进入中国对百姓是一大祸患。”

“所以只借一千战马而不借突厥士兵。”

“其用意不在于兵。”

刘邦眼里闪过一道精光。

“而是在于防止身处马邑的刘武周为患边境。”

“这小子,一不称臣,二不称帝,三不拿兵。”

“就是在借突厥的名头虚张声势!”

“而且,还什么给突厥财富!这就是慷他人之慨,后面他都不会兑现这个承诺!”

刘邦看着李渊的操作,闻到一丝同类的气息。

吕雉冷冷的瞥了一眼有些兴奋的刘邦,冷言道:

“伱又感同身受了?”

刹那间,刘邦的脸不由得一僵。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闻到了一丝聪慧的政治气息。

他看了一眼天上的那个英气少年。

这小孩似乎不是轻易之辈啊?

马邑、朔方、蒲城三地都已经归附突厥。

只要太原之地再拿下,那北部边境的军事重镇就都向突厥豁然洞开了。

一旦举兵南下,那就是一路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

这样的大好局势突厥不会放过,所以他一定会让李渊称臣。

可是一旦对突厥称臣那就彻底成了反隋,会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而尊隋就大不相同了。

这样既能顺应天意人心,还能抢占大义,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造反披上合法性。

其次,有了这层合法性,就能堂而皇之地传檄天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缔结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佳的结果。

而更改突厥旗帜则是以此向突厥示好,争取军事上的支持。

但又没有真正的向突厥称臣。

刘彻品了品其中奥妙。

虽然是个险招,但进可攻退可守。

这小子的眼界不低啊。

是个好儿子。

刘彻摸着下巴。

“就是不知道带兵打仗怎么样。”

“有这等大局观,不当个元帅可惜了。”

天幕上,

西河

一身盔甲的李渊坐在城门口,面前摆着一张桌子。

手拿纸笔看着眼前满脸兴奋的青年,开口道:

“你叫什么名字?”

“王二郎。”

“会什么?”

“会木工!”

李渊在纸上写写画画后,拿着印玺一盖。

随后递给眼前的青年。

“以后你就是工部员外郎了!好了,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