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原本是准备下班的,但在看到刚才那份文件之后,也瞬间就没了回家的心思,当即重新拎起公文包,准备回办公室继续工作。
而李广山也赶紧起身,但因为隔着一张桌子的缘故不好阻拦——
平时研究所开会,包括私下里交流的时候,他很是听过自己这位搭档说出的一些“惊世骇俗”之语。
私下里聊聊当然没什么,但有些内容要是写到报告里面……
他想想就觉得有点冒汗。
于是赶紧给还没反应过来的吴元福猛打眼色,示意后者跟上去。
就算不能让丁仲理改变态度,至少也得让他的措辞稍微温和一些。
而吴元福左看看脸色铁青的自家书记,右看看明显是准备大干一场的自家所长……
弱小,可怜,又无助.jpg
不过最后咬了咬牙,还是转头跟了上去。
作为第四纪地质和土壤地层学专家,丁仲理自然不可能是在接到任务之后才临时抱佛脚。
实际上,他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在关注当时在国际上还不太受到重视的碳减排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经多次向上建言,但基本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反馈。
可以说,丁仲理已经等这一天等了太长时间。
刚才李广山的提议,他当然也知道是为了自己好。
但上级突然直接下达要求,显然是涉及到什么重要决策。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了一己私利而给出一味迎合所谓“主流学界”的结果,那绝对属于上愧国家,下愧自己。
而且,即便从个人得失角度考虑,他和那些力推华夏进行碳减排的人之间早就已经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两个战壕里面。
不会因为他某一次态度软化就有所改变。
反倒不如坚持自己的意见,万一真的上达天听,那院士也不过是探囊取物……
因此,在回到办公室之后,他既没有马上打电话摇人,也没有重新打开电脑,而是直接从身后的书架上熟练地取出了差不多十几个资料盒。
这是过去近十年间,他在研究当中积累下来的、与气候和排放问题有关的资料。
然后,便转身看向刚刚进门的吴元福:
“老吴,你来帮我个忙。”
一句话出口,本来才刚刚鼓起勇气想要再开口劝一劝的后者,这会没了李广山在旁边,顿时把头一缩:
“好嘞所长,您就说怎么办吧……”
对于丁仲理来说,本质上相当于写个综述的活,根本用不了太长时间。
大概十来天的功夫,一份内容详实、体裁标准的评估报告就摆在了李广山的面前。
当然,是吴元福送过去的。
在完成这份报告之后,丁仲理本人就组织了一支科学考察团队,准备到上级划定的蒙省地区进行一轮实际科考,为后续可能发生的撕逼准备弹药。
而看着这份报告的内容,李广山差点就表演了一个心肺停止。
“从百万年单位的长周期视角来看,地球活动本身也会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其幅度之剧烈并不亚于工业革命之后……”
“二氧化碳并不是唯一的温室气体,实际上,也还没有研究能够严格证明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
“全球气温升高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也仅出自一个英国实验室的研究项目,并非真正的学界共识……”
“仅从我国的角度出发,在格陵兰冰盖彻底融化之前,气候变暖总体上是有利的……”
“根据地层学研究判断,如果全球平均气温能够升高1.5-2℃,那么中部和西北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将有更大概率向更好而不是更坏的方向发生波动……”
“……”
由于并不清楚上级要这份报告的最终目的,因此丁仲理在结论中几乎事无巨细地写明了各种层面上的结论。
绝大多数都和国际上广泛宣传的内容不太一样,而且措辞相当简单直接。
李广山放下报告,捂着心口赶紧灌了口水压压惊。
然后,看向对面的吴元福:
“我那天不是让你去劝一劝丁所长吗……怎么最后拿出来的还是这样?”
后者抬头擦了擦脑门上不存在的虚汗:
“书记,不瞒您说,这都已经是劝过之后的了……”
“最开始的版本更夸张,我那还留着底稿,要不拿过来给您看看?”
实际上,丁仲理虽然态度刚直,但也不是纯莽夫。
这就是第一个版本的稿子。
只是过去几天里,说起过一些堪称“大逆不道”的内容。
而吴元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相信,对方绝对不会真的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