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80章 信号传输层面的麻烦(1 / 2)

虽说此时的运9已经跟任何其它型号都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军用运输机这种东西,在总体设计上其实搞不出太多样。

尤其是,现在上级单位和用户层面已经给定了非常清晰的技术指标要求。

不说别的,光是“货舱横截面积不小于伊尔76的85%”加上“涡扇动力”这两条,就没给设计层面留出太多操作空间。

涡桨动力的运输机由于飞行速度较慢,所以还能够容许一些稀奇古怪的设计。

但对于巡航速度普遍在600k/h以上的喷气式运输机来说,其总体气动特征已经高度同质化了。

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带后掠角的悬臂式上单翼和t型尾翼、吊挂式发动机……

大体上就是一架在高度降低、长度缩短,但宽度大体保持不变的伊尔76。

或者说是全方位缩小的c17。

靠巧思来投机取巧的空间很小。

基本就是拼硬功夫。

型号成败的关键在于结构层面的设计,以及一些细节的补充完善。

像是激进的吹气增升技术,对于一架战术用途的双发飞机来说风险过大,属于得不偿失的设计。

而翼梢小翼,华夏在过去的型号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所以值得一试。

另外就是,战术运输机有在非铺装跑道上起降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发动机防异物和起落架结构的设计上进行特别关照,好在连更大的伊尔76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倒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总之,几乎是在从京城返回南郑的路上,梁绍修就已经粗略构思出了这个方案的整体样貌。

之前丁高恒说的已经非常明白了。

“以秦飞集团牵头”。

就是说还能得到航空工业系统内其它兄弟单位的支援。

其实这也正常。

80-90吨体量的飞机说起来不大,但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却还算是个空白。

肯定要集中力量搞攻关的。

不过,那都是正式立项以后的事情。

当务之急,还是把运9从一个需求变成一个正式的项目。

因此,下了飞机之后,梁绍修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集中秦飞集团的主要研发力量,开始部署预研工作……

……

而另外一边,常浩南此时还不知道丁高恒已经把运9的研发工作给安排下去了。

他正在为了尽快完善超短激光加工技术而头大……

还是航空动力集团的那间会议室里。

又一场气氛热烈的项目研讨会正在进行。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自打上個月项目正式立项开始,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在这里上演类似的剧情。

先是常浩南例行展示一下理论层面的进展,然后就是几名负责硬件研发的带头人开始争论。

而今天的情况……

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