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3章 定大政出谋划策,明事理举一反三(1 / 2)

“哈哈,承蒙狄寨主错爱,我岂有那等才华。”

许贯忠依旧是含糊其辞。

狄泉则是步步紧逼,反问道:“先生,你若真的是淡泊名利,不愿入俗世,当年又如何会前往东京应试武科场?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你夺得状元,本待登堂入室,结果反遭奸臣陷害,终不得用,因此郁郁不得志,继而纵情山水,放浪形骸,我说的可对?”

狄泉这话说完了,许贯忠的瞳孔就是一紧。

因为狄泉说中了。

狄泉看得出来,这位表面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许贯忠,实际上也是个外冷内热的人。

若是他真的像是和尚老道一般不理红尘世俗之事,又如何交友广泛,且为了帮助赵明诚追回传家宝,千里迢迢来到山东寻找。

许贯忠的行为,足见他的忠义,不是没心没肝的人,反而是有侠义心肠的。

而他早年应试武科场,一举夺魁,自然是抱着投身朝廷,封妻荫子,保国安民去的,多少都是有功利心的。

只是因为他没有被朝廷录用,使他倍感失望,从此便愤世嫉俗,退隐山林。

换句通俗一点的话说,许贯忠就是被宋朝朝廷给“伤到了”。

宋朝朝廷不识人才,可狄泉是求贤若渴的!

“许先生,我狄泉如今与众家兄弟占据梁山起义,不为旁的,只是为了澄清环宇,再造乾坤,抵御外敌,开太平盛世,因而反抗这无道朝廷,待到时机成熟,我等便传檄天下,揭竿而起,正式对抗朝廷,如今要成大事,少不了您这般人才,狄泉愿效仿昔日汉高祖刘邦登台拜将,在梁山上修筑高台,请先生出山相助!”

狄泉一边说,一边跪倒在地,诚心诚意的请他。

狄泉没觉得什么,请贤士出山,那就得诚心诚意,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还不是跪过诸葛亮的吗?

“唉!”

许贯忠叹息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偌大一个朝廷,不识人才,小小一个梁山,却上上下下都是忠义之士,可见宋朝国祚不久也!既然到了该改朝换代的地步,你若能成大事,我便相助于你,只是你需答应我三件事!”

“且先说来听听!”

狄泉没有急于答应,因为他知道,这许贯忠不是那些江湖草莽,他能够给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未必很好解决。

“一,我久闻你梁山上不劫掠百姓,不袭扰乡里,但今日一见,你山寨头领,仍然任性而为,需定下七禁令五十四斩,令出山摇动,三军听分明,令行禁止,军纪严明,方能成就大事!”

许贯忠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再说刘唐这件事。

人家杀了你的马,你就大怒,你就要提刀杀百姓了?

看着好像是有原因,可是你这么干,不是自毁名声吗?

狄泉也知道,自己虽然对梁山众人定下了约定,但是并没有形成类似军规和法律条文一样的实质性约束力,更多的是靠他们的自觉。

竟然是这样,一旦他们自觉不了了,就像是今天这个样子,那就不好办了。

而且,就算是他们真的触犯了这些禁令,狄泉也未必是会杀他们。

毕竟,狄泉和他们都是有交情的,而且梁山初具规模,不适合斩杀头领,很可能让他们戴罪立功。

而这样的影响自然是不好,很有可能造成梁山众人上行下效,把这规矩都不当回事了。

军纪对于一支军队那简直是民心和战斗力的保障,在南宋,唯有岳家军能够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队。

想要成就大事,梁山也需要这样!

而狄泉以前一直缺少帮手,来帮他在梁山上推行各种规章制度,一来是他一个人的意见,很可能遭到山寨上很多草莽英雄的反对,二来是他身为寨主,和所有人交情匪浅,要是自己出面,甚至要杀鸡儆猴,不合适。

现在交给许贯忠干,正合适!

“先生之言,深得我心,我梁山军队,定要军纪严明,做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狄泉激动道。

许贯忠听完了却笑了,“狄寨主,做到如此境地,便是昔日杨令公,狄王爷,亦不敢保证,不过,只要梁山能够军纪优于宋军,即可成事。”

他的意思,就是说梁山军队的道德底线,只要保持在所有宋军的道德底线总和之上即可。

“狄寨主可知宋军致命之处何在?”

许贯忠询问狄泉。

“请许先生解惑。”

狄泉知道这许贯忠要跟他说极其重要的干货了,立刻竖起耳朵倾听。

“就在这财字上!”

许贯忠说完了观点就开始给狄泉解释。

他说,这宋朝的军队,地方厢军和民兵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至于战斗力极强的番军,数量稀少,只要战斗力,还是禁军。

而北宋的禁军广义上又分成两个部分,在京禁军和遥隶禁军。

在京禁军就是驻扎在宋朝京畿路开封府地界的几十万禁军,也就是林冲、王进这些教头们天天训练的那“八十万禁军”序列,也是北宋最强大的军队。

至于遥隶禁军就是驻守边疆的陕西,山西,甘肃对抗西夏和吐蕃的大宋西军,北边河北等地抗击辽国的禁军。

某种意义上,中央禁军就像是后世的“中央军”,而遥隶禁军其实就是“地方军”。

但是,随着北宋初期中央禁军的更新换代以及“三冗”问题的后遗症越发严重,中央禁军久疏战阵,战斗力直线下降。